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美丽乡村看安吉

孔晓宁 管志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05日   第 07 版)

  安吉为太湖及黄浦江源头,图为源头景观。
  孔晓宁摄

  安吉似乎是个天然的宜居宜游之地。其县名,即有安宁和谐之意。近年相继戴上了“中国第一竹乡”、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等桂冠,使得这个浙北小县声名远播。去年,全县农家乐就接待游客513万人次。秋末,我们再次走进安吉,不仅看见这儿生态环境变得更美,还发现青山绿水背后涵蕴着许多人的创造之美。

  寻美丽 有舍得

  翻山越岭,进入天荒坪镇余村。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一座颇为气派的文化礼堂映入眼帘。不远处,溪水泛着清波,竹林荡成绿海,一片片茶园,远看很像是流动的音符。礼堂门前三只垃圾桶,一为红色、一是绿色,一呈原木色,显出村民生活的精细与讲究。

  文化礼堂展室的老照片,展示出十多年前本地的景象:一家小水泥厂吐着黑色的烟雾,把天空遮得一片乌黑;一个个采石场,像是青山间的道道疮疤,漫山绿叶都被粉尘蒙成灰黄。生活在太湖上游的安吉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在国家敲响拯救太湖的警钟之后,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再也难以为继。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来到余村。坐在村委会一间会议室,当村支书鲍新民汇报说,余村准备关掉水泥厂和采石场,另辟徯径打造“竹海桃园”休闲设施,习近平当即表示赞同:“生态旅游是一条康庄大道。过去有人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

  一席话,促使余村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绿色发展之路。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余村不仅在水泥厂原址建起了五彩田园观光区,将采石场等处改造成了风景区,还办起了旅行社、农家乐和旅游车队。去年接待游客即达10多万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7767元。

  那间留存着余村人美好回忆的会议室,一切布置如昔。村委会主任潘文革站在圆弧形会议桌前,指着窗外说:“你们看,前面那座山,村里人很久前就叫它青山;另外,咱村里还真有一座金山、一座银山。现在,这些山头,真的都在献‘金’吐‘银’罗。”

  寸山青 滴水净

  一艘快艇载着我们一行,在赋石水库如镜的湖面上划出一道白练。四周山峦如黛,只有板栗林叶子落了,露出褐色的山体。“赋石水库是安吉人的生活用水水源地,目前水质基本能保持在2类,但COD(化学需氧量)超标,说明仍有水土流失。这正是下一步需要治理的目标。”县水利局局长杨绍军给我们介绍说。

  离船登岸,走进缫舍村的一片板栗林。眼下果实已采收,树干更显沧桑。村支书宣加强告诉我们,这片1500亩的林子,是1991年种下的,为了除草增收,每年都需撒草甘磷。草没了,可水土流失加重了。从今年冬天起,按照县里统一安排,这片板栗全部弃荒,以保库区水清。“今年起,对全库区6425亩板栗林,县政府启动全面封育。为此,县里拿钱,每亩板栗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果农10年。”杨绍军补充道。

  又进唐舍村。村口新建了公园,花坛、凉亭、百竹园分布其间,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和小学伫立于园子周边,共同构成一幅新农村的风景画。唐舍村出产的“贡品冬笋”,已是国宴上少不了的食材。钻进竹海,翠叶遮天蔽日,眼前一片灰暗。过了好一阵子,视线渐渐恢复,我们这才看清,竹子之间,种上了一些绿色植物,看标牌,有杨桐、草珊瑚、苦丁茶等。据主持这项试验的县水保站站长梅道亮介绍,安吉山体表面,多为花岗岩风化层,遇水易散落流走,形成水库的主要污染源。近年,研究人员指导农民在竹林中套种经济植物,既能创收换汇,又可缓解水土流失,可谓一举两得。

  安吉人建设美丽乡村,标准定得很高,按他们的说法,要做到“寸山青、滴水净”。安吉的山水,便是在这种精雕细琢中,一天天变得美上加美。

  全县域 大景区

  多年前,一部《卧虎藏龙》让安吉大竹海出尽了风头。安吉人明白,电影取景可以东拼西接,生活现实却是不能切割的。他们新的目标是要让县域处处美丽,成为一个大景区。为此,全县187个自然村,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思路,一齐投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来。迄今,164个村已初步建成“精品村”。

  锦溪村过去村中央淌着一条小溪,但常年冒着臭气,离“锦”相去甚远。今年初,村里请来杭州一家园林设计公司,做了高水准的设计方案,抽干溪水,清淤改造。溪旁添加了怪石、奇树、异卉、条椅,溪中重引清水。溪旁一些旧宅装修成新民宿。徜徉村中,遇见一些上海来的游客,他们对于村中景致均称惬意。村口一幅规划图夺人眼球:青青河畔,柳绿花红,掩映着一大片别墅式民宿群落。在这里,人与自然即将达到完美和谐。

  安吉有奇佳的自然秉赋,安吉人更有着不懈进取的自身秉赋。当这两种秉赋融为一体,就能化作一个个奇迹。近年来,总投资70亿元的“凯蒂猫”等旅游服务项目相继落户安吉,这个常住人口仅40多万的县一年竟能吸引游客1200多万人次,都再好不过地说明,生态优势加上人文优势,就能变作强大的吸引力。

  安且吉兮,安吉已是名副其实。

中西荟萃的澳门博物馆
旅游:品质生活新标志
美丽乡村看安吉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成立
大众受邀共定旅游文明公约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