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制度创新释红利 牵手港澳铸品牌

粤风盈盈海天阔(魅力广东)

本报记者 赵永琦 高 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04日   第 13 版)

  11月的广东街头,丝毫不见冬日的寒意,南粤大地处处涌动的“改革热潮”,更让人温暖。

  今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肩扛“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梦想,树立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又一里程碑。而这几十年来一直未变的,是塔吊林立背后的忙碌身影,和那筚路蓝缕的壮志豪情。

  南沙、前海、横琴花开三朵,各有不同。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广东自贸区,实地探访这里精彩的“改革故事”。

  

  1天注册的速度

  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记者走进欧唯思广东南沙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时,俄罗斯馆的店员陈子浩正忙得不可开交。在店里的伏特加柜台前,他一一回答着顾客的问题。据了解,这里的俄罗斯酒类商品颇受当地市民欢迎。

  这家9月20日开业的交易中心,所售商品分为完税商品和跨境(保税)商品。住在附近的南沙市民,可以轻松享受便利的“海购新体验”。

  而这,正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成立大半年来,自贸区的“答卷”可谓精彩。

  “去年年底,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今年年初开始计算,这里新设的企业已经累计超过4万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郑建荣告诉记者,平均每个工作日,自贸区新登记的企业都在200家以上。

  新增企业数量以如此高速增长,得益于令人惊叹的“广东效率”。

  “现在,90%的企业都是24小时之内完成登记注册。个别外资企业时间会长一些,但也不会超过3天。”郑建荣说,对于这一点,“很多外资企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在投资准入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确立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据了解,这里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同样引人注目。这背后,“智慧通关”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贸区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国税等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别推出“互联网+易通关”、“智检口岸”、“智慧海事”、“自贸税易通”等改革举措,逐步形成“智慧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框架。

  以南沙片区为例。自贸区成立以来,南沙口岸的通关效率提高了50%以上。郑建荣介绍,过去,一艘装有数千个集装箱的船需要先靠岸,把货物卸下来;码头出报告需要一两天时间,海关需要一两天,检验检疫部门需要一两天,整个流程经常要耗费五六天时间。现在,船还在海上未靠岸,相关数据就会远程发过来,码头公司和海关等部门收到信息后便开始同步作业。现在海关装备很先进,可以自动扫描集装箱,“司机不用停车,比人过安检还快”。

  “总体来看,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郑建荣表示,要把制度创新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5000万游客的互动

  粤港澳合作前景广阔

  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办公室内,来自澳门的林健龙对自己的跨境电商生意信心满满。这位出生在广东中山的小伙子,打算以澳门为支点,在境外寻找有特色的商品,通过网络平台在大陆市场销售。

  “我们15个人是第一批入驻创业谷的团队。我的很多澳门朋友都来这里‘取经’。”林健龙告诉记者,他以前在澳门也有工作,但那里的产业相对单一,就来到内地寻找机会。“横琴与澳门一河之隔,在这里做跨境电商,很便利,也很有优势。”

  作为横琴片区重点打造的孵化平台,青年创业谷目前引入澳门创业团队2批共90个项目。

  “横琴片区将深化与澳门的合作,让这里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对记者表示,目前,横琴口岸实现了与澳门24小时通关,横琴与澳门特区政府共同筹划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澳门新街坊”。此外,横琴片区要发挥澳门与葡语系国家紧密联系的独特优势,努力构建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经贸合作平台。

  以旅游资源为例,郑建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澳门大约有3000万游客,珠海横琴长隆每年游客约1500万,突破2000万指日可待。“今后,一条河两岸有5000万游客,能不能允许到澳门的游客进出横琴?到横琴的游客能否到澳门旅游?”郑建荣说,这样双方可以共赢,资源共享,携手起来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与香港的互动也十分频繁。

  据了解,目前仅在前海蛇口片区注册的港资企业便超过2000家,南沙、横琴也推出了多项惠及港商的政策。香港有资金和人才的优势,广东自贸试验区可以与香港探索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依托港澳”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未来,广东将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合作发展航运、跨境基础设施,还将依托港澳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为经贸发展提供支撑。

  “自贸区和港澳的合作非常密切。自挂牌成立以来,我们已陆续接待港澳代表团100多批次。对于粤港澳深度合作,港澳业界、特区政府都高度关注。”郑建荣说,“我们和港澳联手共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前景非常广阔。”

  12秒通关的愿景

  对标国际标准志存高远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中,“软环境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统计,在简政放权方面,广东省22个省直部门向3个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各片区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

  “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也体现在营商环境上。”郑建荣对记者表示,知识产权保障、法治保障、人才保障,在自贸区的发展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建立高效透明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法治和人才环境。”

  谈及规划与愿景,郑建荣坦言,广东自贸试验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贸区的发展要对标国际标准。以航运为例,我们和新加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郑建荣说,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新加坡港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3000万标箱,其中主港口约为2300万标箱。广州南沙港今年约有1600万标箱,前海蛇口港也超过1000万标箱。两者加起来,总量接近新加坡的水平。

  “然而,我们虽然量比较大,但与新加坡相比,航运的链条还有发展的空间,航运的便利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差距。”郑建荣告诉记者,“以前,口岸每过一单,我们需要2至7天,新加坡平均耗时12秒;我们每一单需要经手30多人,新加坡只需1人;我们一单的成本是12美元,新加坡只需2美元。这些数据间的差异,就是对标国际标准的必要所在,我们改革的空间还很大。”

  郑建荣表示,除航运外,与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广东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但我们毗邻港澳,粤港澳联动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一大优势。我们会开拓进取,不断去借鉴、学习。”

粤风盈盈海天阔(魅力广东)
广东:要速度,更要效率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