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起,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修昔底德陷阱”。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多次会面中,两国元首也共同谈到这一话题。
这一话题为何如此受到习近平的重视?它的内涵是什么?中美两国如何避免这一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什么?
2014年1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发布。在这份创刊号上,有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
当时,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论调:“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
针对这种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这一概念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看来,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者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矛盾冲突,多以战争告终。在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为例:在当时的“崛起大国”雅典领头的提洛同盟与“守成大国”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最终爆发的战争持续了27年,以斯巴达获胜告终,也使得整个希腊由盛转衰。
“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达对于雅典崛起的担心,使得战争无法避免。”修昔底德总结说。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根据哈佛大学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格拉汉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的研究,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4组成功逃脱了“修昔底德陷阱”。
而落入陷阱的例子不可胜数:19世纪末的德国和英国,20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最终都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
因此,在格拉汉姆·阿里森眼中,如果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崛起大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
但是习近平显然不这么看。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习近平发表演讲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也就是说,大国之间的战略误判,以及由此引发的猜疑、威胁和反威胁,才是大国之间一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而要跳出这个陷阱,显然就要从这方面做文章。
这是习近平第二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修昔底德陷阱。之后,在访美的行程中,他有两次谈到这一陷阱,一次是在与奥巴马总统会面时,一次是在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人时。
太平洋足够宽阔
如果单纯按照修昔底德的逻辑,中美之间确实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关口——世界上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按照保守主义者的思维,中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对抗、摩擦、猜忌,也为“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担忧的可能。
但事实上,中国不是雅典,美国也不是斯巴达。如习近平所言,宽阔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中美都面临时代赋予的机遇,中国的崛起不意味着美国的终结。
一方面,当今亚太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美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另一方面,亚太也面临各种挑战,一些经济体复苏脆弱,各类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促进亚太和平稳定繁荣,是中美两国的重要使命,也是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亚太应该成为中美加强协调和配合的合作社,而不应该成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斗场。
比如,在经济上,现在,中美双边贸易额已达5551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遍布美国45个州;两国之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平均每天1.2万人来往于中美之间。两国在对方国家的留学生总数已逾50万。
根据专业预测,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中美两国也有望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到那时,美国对华的出口将超过5300亿美元,产生超过334万个工作岗位。
而在国际事务和世界治理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在联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伊朗核问题、朝核六方会谈、南苏丹、阿富汗、中东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共同斡旋解决,气候变化、反恐、维和、减贫与发展等几乎所有全球性挑战也需要中美共同应对。
中美两国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分歧,但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如习近平所言,“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国强必霸”不是中国发展的逻辑,这一点,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反复说过。就中国的记忆而言,近现代以来的惨痛战争史,让中国人更加珍视和平,也明白发展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追求的“中国梦”,和闻名世界的“美国梦”之间,也存在着共通的空间。
前文已经说到,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大多数是因为战略误判。在这种误判中,信息的不对称、双方的不信任,可能会促使局势一步步升级,从遏制、制约逐步到军备竞争、摩擦对抗甚至是战争。
而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1/3、人口占世界1/4、贸易总量占世界1/5。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答案就是,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说,在这方面,中美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第一,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同美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
两天后,在与奥巴马会面时,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下一阶段,双方应该继续加强高层交往,积极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加强舆论引导,保持中美关系发展良好势头,并为今后更长时期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奥巴马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我不认同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将发生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大国尤其是美中之间更要尽量避免冲突。我相信美中两国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