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侨之家”:归侨侨眷的精神家园

杨 宁 尹 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27日   第 12 版)

  图为北京阜荣街社区“侨之家”居民展示手工剪纸艺术。
  张 勤摄(中新社发)

  11月23日,国侨办首批华侨农场社区“侨之家”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而在华侨农场之外,“侨之家”早已走入各大街道社区,成为归侨侨眷们的“第二个家”。

  近距离的关怀

  “侨之家”是面向归侨侨眷、为侨服务的社区侨务工作站。根据《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工作要求,从2011年起,国侨办开始在全国遴选1000个社区(街道)创建以“侨之家”为名的社区侨务工作阵地,基本覆盖归侨侨眷集中的城乡社区,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社区为侨服务工作网络。

  作为与归侨侨眷联系最紧密的组织,“侨之家”关心的是社区内归侨侨眷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归侨侨眷的切身利益。

  “归属感”是“侨之家”建设中最常用的一个词。通过事无巨细的耐心服务,拉近与归侨侨眷的距离,帮助新归侨人士尽快融入地方,救助困难归侨家庭,营造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家”的氛围。

  由于归侨侨眷中老人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子女仍在国外的空巢老人,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侨之家”关心的重点所在。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侨之家”就承担起了照料老人的义务,希望让这些老人安享晚年,同时也让他们旅居海外的亲人更为安心。

  多元化的活动

  除了提供便民服务,更多时候,“侨之家”是归侨侨眷们日常聚会和活动的场所。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的阜荣街社区“侨之家”,30余平方米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居民们在此排练歌曲舞蹈、练习书法剪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南路社区“侨之家”活动中心,侨文化长廊、和谐侨家文艺室、医务室、图书屋、侨美食展示厅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归侨侨眷们不仅能在此娱乐交友,还能通过电脑视频与远方的亲人见面聊天。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侨之家”活动的特色所在。归侨侨眷是社区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国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深受国外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侨之家”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精神上的家园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但许多地方的“侨之家”,早已成为当地归侨侨眷的精神家园。

  “这些朋友胜于家人。”阜荣街社区朱阿姨这样认为。儿子儿媳远在美国,是“侨之家”帮助腿脚不便的她解决了很多难题,逢年过节还会派人送饺子、粽子。“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朱阿姨说,这让她倍感温暖。

  “侨之家”不仅是归侨侨眷们娱乐休闲的场所、交流感情的平台,更是联系归侨侨眷与社区的纽带。这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与归侨侨眷的共同努力与付出。

  深圳坪山新区江岭社区“侨之家”虽然于2014年刚刚建成,却已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被当地归侨侨眷形容为“特别温暖、特别有活力”。归侨侨眷们说,这贴心又温暖的“侨之家”背后,凝聚了太多侨务工作者辛勤的汗水;而新区的侨务干部们则表示,江岭社区能成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离不开热心归侨侨眷们散发的“正能量”。

  正如北湖南路社区党委书记韦凤花在广西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座谈会上说的,作为基层工作者,只有倾心、倾情、倾力才能真正得到归侨侨眷的信任和支持,让“侨之家”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海内外侨讯
“侨之家”:归侨侨眷的精神家园
华人女性海外创业 闯出一片天
李海峰来到著名华埠横滨看望侨胞
华人支撑美国购物季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