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农家书屋——

重建乡村“耕读传家”文化

本报记者 张 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20日   第 11 版)

  五一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传文给小学生们讲课,他说书屋接待最多的就是学生读者。
  刘 婧摄

  从2005年第一家在甘肃建成,到如今全国已拥有60多万家农家书屋。这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的读书看报难的问题。通过这一“家门口的图书馆”,无数散发着墨香的书报像一股股清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静静流淌,终将汇成壮阔的文化海洋。

  看书看出甜头

  49岁的崔选娃看着绿油油的大白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已经抱心了,今年长得比去年还好,再过10天就能上市了。”1年前,他离开城里经营了7年的小饭馆,回到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闫郭村,准备重新当个地道的农民,却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种白菜。

  从农家书屋借了本《实用大白菜种植技术》,“这一看,我才明白,种大白菜要以水为主,每过六七天就要浇一次水,同时施一次肥。”按照书上的指导精心侍弄,大白菜丰收了。

  永济是我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产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0%。2007年以前,西闫郭村一亩地芦笋赚个两三万元很平常,最多的农户种了500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市场芦笋价格一落千丈,每亩地只能赚3000至4000元。

  村里在市政府支持下开展了薄皮核桃的试种植,农家书屋里一本薄薄的《核桃高产栽培》成了抢手货。村民代运业种了4亩核桃,他对着书学嫁接、剪枝、施肥,甚至每行每垄的间距也严格按照书上说的做,结果当年核桃树的成活率高达99%。2010年每亩地收入8000元。

  记者采访时看到,该村农家书屋里摆着7大本厚厚的借阅记录。“不到一年时间就借出去500多本。”27岁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解研说,最受欢迎的还是《服装裁剪制作入门》《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类图书。“农民嘛,都很实在,看书看出甜头了,他才愿意来看。”

  新闻出版业的“一号工程”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农民。”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文化资源匮乏。2004年,农村识字者家庭中有45%基本没有藏书。不包括学生的课本,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仅为0.1册。

  原新闻出版总署(现并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署长柳斌杰说,我们当时考虑如何为农民建设一个“常在村”的读书看报场所,保证书屋的读物能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

  2006年,农家书屋工程被写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在全国全面推开。2012年8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宣布,农家书屋工程提前3年竣工,共建成农家书屋600449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20.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8.56亿元。全国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增长到人均1.13册。

  广大农民对这一好用、实用、管用的文化惠民工程满怀感激与惊喜。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普达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夏侯珺武说:“农家书屋简单吗?简单,不过是一间小屋,几张桌椅板凳,1000多本书。农家书屋难吗?难!中国农民足足等了几千年!历朝历代哪个王朝想过要给农民送书看?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做到了!”

  扩大读者群,希望在孩子们的身上

  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33.3%的村民使用过农家书屋,15.6%的村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农家书屋,人均每年使用农家书屋5.55次,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满意率达到63.6%。这数据距离农家书屋建设者及社会舆论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为什么还有2/3的村民没有迈进过书屋的门呢?缺少阅读习惯是主要原因。

  今年仲秋,记者在陕西省华县、安康等地进入农户家中调查,几乎没有在农民家中见到藏书,家中有书架的一个也没见到。华县赤水镇步背后村的郭大爷把记者领进卧室,拿出了五六本灰蒙蒙的书,除了一本励志类图书外,其余都是医药卫生方面的小册子。在旁边的另一户人家,两兄弟刚刚盖起了新房,屋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就是没书。哥哥说,平时忙着做生意顾不上看书,有空会去书屋翻翻报纸杂志。有意思的是,在该村一些新建住房的大门上都镶嵌着“耕读传家”的瓷砖。华县杏林镇三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国正说,老年人对看书兴趣不大,更喜欢跳广场舞。

  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处处长张光荣说,农民缺少阅读习惯不是他们天生就不爱看书,而是从小没有机会接触图书,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我们希望通过农家书屋重建农村‘耕读传家’的传统。”

  长期从事阅读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指出,一个人如果在12岁之前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以后爱看书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前社长、少读工委原主任海飞说,我国每年发行儿童图书4.6亿册,但平均到3.6亿未成年人身上不过1.3册。我国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是美国的1/30。而且城乡阅读资源严重失衡,70%的农村小读者只拥有20%的儿童读物。

  农家书屋办公室工作人员安乐说,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生使用农家书屋的频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在厦门一所农家书屋的借阅登记簿上,稚嫩的笔迹表明主要读者是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五一村王建刚、王建涛兄弟初中3年的课余时光和寒暑假基本上是在农家书屋度过的。书屋的2万余册图书为他们带来了无穷快乐,缓解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寂寞与思念。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说,现在,少儿图书在农家书屋推荐图书目录中所占的比重从2008年的10.2%(218种)已增加至2012年的20.8%(1084种)。

  当农家书屋哺育的这一代小读者成长起来,中国应该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千古绝唱是《离骚》(品味古籍)
重建乡村“耕读传家”文化
书尽其用
爱书妙语
故事背后的精神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