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赣州扶贫攻坚再提速

刘珊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16日   第 05 版)

  图左为全南县金龙镇兆坑村村民在林下采摘仿野生种植的林芝。
  图右为全南县南迳镇贫困户在蔬菜基地摘菜。

  在赣南油茶的收获季节,江西瑞金瑞林镇上芫村村民黎乐茂忙着采摘油茶。自从把林地流转给油茶基地公司后,黎乐茂就过上了“一份林地挣两份钱”的生活——林地流转挣租金,油茶基地务工挣薪酬。

  油茶产业,正逐渐成为赣南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尤其是农村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十二五”以来,赣州把扶贫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经过不懈努力,赣南的贫困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2014年与2010年相比,贫困人口由215.46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182元提高到2014年的6970元,增长67%。

  

  摸清家底 精准识别

  “陈老哥年纪大,劳动能力弱,家中积贫多年,应该给以帮扶。”“前些年,陈老哥犯了眼疾,家里积蓄都用光了。”近日,江西省石城县木兰乡小琴村召开村民代表听证会评议村小组贫困户,在场的村民代表各抒己见,对预选贫困户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在对贫困户的识别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召开村民听证会只是十多个环节之一。”在石城县扶贫办主任陈小柱看来,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起始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以往评定贫困户由村干部说了算,逐级上报名单即可,出现了一些农户找人情关系,混水摸鱼挤进贫困户里。

  如今,为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石城县创新实行“四步识别法”,即排除法,按照“八不评”标准逐一排查,拟定初选名单;比较法,对初选农户的贫困程度指标进行排序,筛选出贫困户预选名单;听证法,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由预选贫困户现场陈述理由,村民代表现场评议;倒排法,按照农户收入从少到多,倒着对农户进行排队,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经过层层把关,有效解决扶贫对象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陈小柱说。

  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1个、贫困村1419个。至“十一五”末,赣州仍有扶贫对象215.5万人,贫困发生率29.9%,高出全国16.5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以往摊大饼、撒胡椒面的做法,显然杯水车薪、难见实效。赣州市在推进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中,整合资源重点帮扶、汇聚力量集中帮扶、落实责任精确帮扶,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有机统一、多元支撑”的扶贫工作格局。

  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深入细致做好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复核认定和建档立卡工作,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坚持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分级负责,采取按收入倒排、群众评议等方式,逐村逐户拉网式调查摸底,把真正的贫困对象识别出来。

  此外,为推动扶贫开发,该市在财政上给予配套扶持。从2012年起,赣州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专项用于扶贫开发。

  对症施策 精准帮扶

  依托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江西全南县建起1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5053户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发展芳香花木产业,从中受益增收。

  赣南各地县情不同,致贫原因也不同,找准病因,对症施治,扶贫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赣州市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为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量身订制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移民搬迁、发展产业、金融帮扶、推荐就业等多元化帮扶方式,助其脱贫致富;对于低保户、五保户等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则实行托底保障。目前,全市已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有41.69万人。

  被列入省级移民搬迁进城进园示范县后,龙南县着力实施了“金塘花苑”和“新圳花苑”两个进城进园项目,建起4084套公寓房,引导贫困山区群众搬迁入住,实现移民脱贫。目前,首期700余户已经搬迁入住。“搬进县城后,儿子到工业园上班,孙子在附近学校读书,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该县深山移民户廖石森成功分配到“金塘花苑”的一套住房,入住后的他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

  立足各地实际,赣州市注重通过移民扶贫,助贫困户早日脱贫。2011年以来,全市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385个,10.4万多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扶智造血 增强内力

  扶贫不复智,没法达到治本的效果。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赣州市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赣州尤其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使其增强脱贫致富的内力。

  赣州市设立农民学校,免费开展农村适用技能培训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在中职学校开设课程、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现与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促进农民上岗就业。如:南康成立的农民学院,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以及周边地区劳动力需求,对农民进行免费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工5万余人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设有鲁班家具学院,专门开展木工等技能教育培训,每年可为南康家具企业培养和输送400余名专业人才。四年多来,全市共投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贫困家庭职业学历教育补助等劳动转移培训资金4.8亿元,增强了农民产业发展技能。

  一直以来,赣州市是劳动力输出大市,外出就业人数达169万人。对此,该市全面实施“春风行动”,提供就业培训等相关服务,近两年来,全市培训贫困劳动力6.3万人,大部分实现就业,贫困群众依靠自身素质和技能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

  制图:彭训文

赣州扶贫攻坚再提速
赣南资讯
央视《地理中国》聚焦寻乌
赣南脐橙熟了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