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活跃的宁波又提出了新问题:

引才政策“不差钱”就够了吗?

孙晓丽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29日   第 07 版)

  本届人才科技周期间,在“海外留学人才技术项目与我市优势产业对接洽谈会”上,海归创业者在做项目交流。
  孙晓丽摄

  当前,城市的引才政策往往会侧重于给予创业者资金上的支持或生活上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给予海归创业者事业上初期的启动助力。但对海归创业者来说,这还不够。或许,正是那些无法用具体金钱数额去衡量的东西才是人才更看重的地方,也是城市留住人才的关键。

  

  引才仍是发展关键

  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在经济的创新转型期。相比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人才短板尤为突出。近些年,国内的引才活动方兴未艾,二三线城市为了抢夺人才,可以说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宁波,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前不久的宁波人才科技周作为其引才的重要平台,如今已走过第10个年头。而第10届宁波人才科技周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引才政策上的“不差钱”,引才政策优惠到极致。但这样的“梧桐树”一定能引来“金凤凰”吗?

  为了引才,地方城市采取了不同的平台模式,宁波采用人才科技周的方式,以此作为传递政策、聚拢人才的媒介。

  在本届人才科技周期间,作为宁波人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被多次提到。宁波历来人才辈出,从宁波走出去的院士多达100多位。但宁波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制约宁波发展的一大痼疾。难道人才只有走出去才能成功?

  资金上的扶持或补助是当前引才政策的主打点。

  引才设立创投基金

  引才政策绕不开“谈钱”,更何况资金对海归创业项目来说确实意义非凡。可以说,“不差钱”是一些城市吸引海归人才的共同策略。为了留住人才,许多地方会成立各类基金,作为海归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扶持资金。

  宁波也不例外,在本届活动中,重磅推出了专门的扶持创业项目的组织——“才·富公社”,以众筹形式成立了第一期2亿元的“才·富基金”,基金重点投向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同时,宁波还设立了各类基金——海邦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等。

  美国留学归来的潘成志的创业项目享受到了政策的实惠。他是较早一批来宁波创业的海归。他将项目聚焦在汽车视觉领域,在实现算法和芯片架构突破后于2011年回国创业,在项目启动之初就获得了宁波政府提供的1200万的无偿资助和800万元贴息贷款。他认为,这为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最初的动力。目前,他的项目已获A轮融资,进入快速发展期。

  引才扶持无微不至

  除此之外,在涉及生活各方面的政策上,“不差钱”也是一大特色,宁波对人才的扶持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在宁波,海归创业者落户后生活将在哪些方面受益呢?拿最基础的住房来说,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一应俱全。

  比如,如果你的资质属于“特优人才”一类,将获得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如果又是博士学历,3年内购房将再给予15万元的购房补贴。如果是租房,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将获得每月不低于600元的租房补贴,而且连续补贴不少于24个月。

  引才“不差钱”是当前很多城市在政策上的主推点,希望用“钱景广阔”来吸引人才,但这就够了吗?

  引才环境还须改善

  “我是从新西兰回来的,昨天下午的飞机,专程赶回来参加科技周,为我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在海归创业精英分享会上,西装革履的白惠东兴奋地说道。像他一样为了寻找合作伙伴而参加引才活动的海归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认为聚拢海归人才是这类活动的一大优势,希望借此平台同其他创业者交流想法,碰到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

  就创业而言,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项目的发展需要多方智慧的参与。好的氛围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才,创业者身处其中更容易结识志同道合的项目伙伴,形成自己的团队,这对于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已是加拿大籍的海归创业者赵益新说:“现在国内的创业氛围确实很浓厚,能把有相同想法或目标一致的人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有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有相同想法的人打造一个团队,甚至可能形成一个产业链,更容易做大做强。”他表示,这样的环境可以给他的事业和人生提供新的可能,这也是他想回国试一试的原因之一。

  此外,面对扑面而来的引才优惠政策,海归创业者也有他们的忧虑,比如担心扶持政策可能会制造新的社会不公,催生出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那些拥有个人技术专利的海归创业者带项目回国创业时的一块心病。他们希望国内的法律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保障他们的权益。“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比如在跳槽或挖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保密协定或相关限制,就很可能侵害技术研发者的利益,最开始研发的人就白干了。”在被问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看法时,赵益新说道。

引才政策“不差钱”就够了吗?
小城市拼命想留住海归
你的未来属于哪座城市?(创事记)
互联网让海归人才不被埋没
海归首要诉求仍是就业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