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
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
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
儒风一以扇,污俗心皆平。
我愿中国春,化从异方生。
昔为阴草毒,今为阳华英。
嘉实缀绿蔓,凉湍泻清声。
逍遥物景胜,视听空旷并。
困骥犹在辕,沉珠尚隐精。
路遐莫及眄,泥污日已盈。
岁晏将何从,落叶甘自轻。
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江)人。风骨高岸,一生潦倒,46岁始中进士。诗格奇崛险怪,赋情真挚悃愊,为元和诗坛别开风气的人物。他年长于韩愈17岁,深为韩愈敬重。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恳挚的孝心与飞扬的情致,可说是传诵千古的绝唱。而此诗寄情山水,竟写得如此意象超奇,襟抱宏伟,实为难能可贵。
《赠黔府王中丞楚》,诗风清深奇伟,是孟郊的一篇力作。此诗的年代,据“困骥犹在辕”可推知应作于再试不第之后。再结合王楚出任黔中道观察使的时间考虑,当作于贞元十一年(795),是其南游湖楚时的作品。这首赞美黔中诗,有四层意思。头四句劈空而出,笼罩全篇:“早就听说,天下青山,半在黔中。最近又闻道,天下山泉,半响黔府。”这不等于说天下的青山泉水,多半出于黔中吗?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叠进推出,既厚重,又生动,刻画出黔中山水惊人之大美,令人难忘。
次四句是对王楚的评价:“自从你这位君子,来治理山水灵奇的黔府,儒风化俗,恶习一扫而尽。”可见政风之好了。
后八句则是对黔中的礼赞与希望。在作者看来,要使全国充满活泼的春机,必须从边远地方开始净化风俗。要能让毒草变成香花,嘉果挂满绿枝,泉水响彻山间,景物引人入胜,环顾四周,空旷怡情。
最后六句,乃作者自述境遇:我如困于车轭的骏马,沉于暗处的明珠,长路漫漫,泥污日积。岁晚路迷,不知何往。有如一片树叶,只好随缘飘坠了。全诗结得凄黯,令人动容。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包蕴丰富、寄意宏远的力作。从对黔中山水绘声绘色的赞美,到对王楚观察使施政之肯定,清新洒脱。特别是作者对“中国春”愿景的描绘,最为新鲜精彩。“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并不代指国家,而是指城邦。如《孟子》“我欲中国受孟子室”即是要在城中安顿孟子居住之意。过去是以“天下”代指国家的,将“中国”转换为严格意义的国家概念,是近代以来的事。而此诗的“中国春”,不专指一城一地,它在这里被赋予天下之意,即天下皆春之谓。此诗可说是广义的国家意象之早期表现者,应当视为“始出典”。“我愿中国春,化从异方生”两句,更有化腐朽为神奇、变中华为乐土的理想高度,是高步千古、揭响云天的名句。
诗的结尾,作者流露出困厄不得一展的襟抱,而为落叶之悲心。正如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所云:“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就此诗而言则可谓兼而有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