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日本不仅要学德国,还需学英国(望海楼)

华益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27日   第 01 版)

  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中英关系由此开启开放、持久、共赢的“黄金时代”。两国政府对中英关系的真诚描绘、战略定位和诸多共识,让英国在中国民众中的好感度“爆棚”。

  仅仅时隔几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已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后的第八次访华,届时她将成为西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在任期间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中德关系的“热乎劲”可想而知。

  英国和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甚至给人一种“争先恐后”的感觉,让笔者不由地联想到了中国的近邻日本。过去几年,中日关系陷入自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中日关系与英德对华关系的冷热形成巨大反差。之所以做这样的对比,是因为日本与英德两国在某些重要方面有相似之处。由此也让人禁不住要问:在对华关系上,英德能,为什么日本不能?

  在历史问题上,德日有可比性。历史上,日本和德国都曾背负侵略者和大屠杀的罪名,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战后德国能够正视历史,持续进行真诚、深刻反省,特别是勃兰特的“惊世一跪”,赢得了与战时敌国的和解,从而卸下了历史包袱,轻装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实现了自身的巨大发展,确立了有担当的大国地位。相比之下,日本的错误史观让日本陷入歧途。历史问题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羁绊之一。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可以说德国为日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英日作为美国盟友,具有可比性。英国是美国的传统铁杆盟友,美国也有意把英国和日本打造成欧亚两极的最重要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和日本不能与中国发展密切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点,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申请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中国倡议的亚投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卡梅伦首相在内的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多次表示,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开放的合作伙伴。卡梅伦政府对华的积极姿态,反映了一种战略眼光和政治勇气。相比之下,安倍政府选择在亚投行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并用一种狭隘和短视的眼光看待中国,靠与美国一同渲染“中国威胁论”来为自己的军事安全政策调整鸣锣开道,给中日关系平添复杂因素。

  在对华关系历程上,德英与日本也有某种可比性。几年前,德国和英国都曾同中国发生过摩擦,导致对华关系一时陷入低谷。但后来,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德国和英国的对华关系都相继实现转圜。“不打不相识”。德英两国都看到,与中国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分歧,积极拓展合作、稳健管控分歧,可以给各方带来互利共赢的好处。

  看来,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日本不仅要学德国,还需学英国。现在,日本最缺的是什么呢?日前,中国全国人大外委会主任委员、前外交部副部长、驻英国大使傅莹指出,在其这些年同日本官员和学者接触中有一种感受,“他们似乎不带耳朵来,缺乏倾听的意愿”。实际上,日方不仅不带“耳朵”,而且缺少战略眼光,更少了与中国实现合作共赢的“心”。

  面对德国和英国对华关系的蓬勃发展,日本难道不应该有所领悟吗?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

做大做实中荷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十三五”规划,中国发展的第十三个台阶(上篇)
习近平致词祝贺
习近平主席的贺词
“和平方舟”与法军联演医疗救援
李克强将正式访问韩国并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国务院印发《意见》促进快递业发展
日本不仅要学德国,还需学英国(望海楼)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8.42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