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科技力量与艺术想象(观潮亭)

红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23日   第 07 版)

  科技和艺术的关系,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理解。科技发展让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吸引更多的受众;艺术似乎也总是力图去解读科技,通过新颖的手段和形象的魅力去影响欣赏的人群。从陶片上的图到宣纸上的画,从胶片上的影到荧屏上的彩,人们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科技和艺术的演进。 

  上周,和朋友去参观了第四届郎园国际创意文化节,其间对“光合国际数字媒体艺术展”感觉颇为有趣,它的主题就是“科技艺术介入环保”。来自海内外的几十名青年新媒体艺术家,把科技的方法和艺术的解读相结合,运用互动影像、机械装置、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最新技术,将种种有关环境的话题如清洁能源、雾霾、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进行艺术的呈现。这些作品涉及互联网众筹、实时数据收集、遗传基因设计等理念,将观众带入奇幻的情景之中,感受环境问题带来的真切冲击。展品不多,但都要通过“玩”科技的互动方式来欣赏,每个作品都会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电力城市》展现高空巨大的太阳将无尽的光能倾泻到电池板上,走动的我的身影投射在被点亮的城市中;艺术家曹雨西用去年北京的雾霾数据,组织了纵轴上色彩阵列的分布,重新绘出一幅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看见霾的变化影响着图的清晰和大小;《微笑传递·轮回》这幅含苞待放的樱花图,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捕捉笑脸,当我站在画前微笑时一些花朵绽放了,当我们都开心而笑时,满屏的花蕾齐开放;《我爱熊猫》通过小屏幕的涂抹和大屏幕墙的展现,让人们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涂鸦秀,更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场生命众筹;《月霾》是艺术家冯嘉城制作的一个直径10米的月亮,发出淡淡的白光,把它与官方公布的细颗粒物浓度数据相连接,霾重时它暗淡,霾轻时它明亮。 

  策展方蓝境艺术中心使用“光合”一词,意在通过小学生都知道的光合作用这个基本的生物学概念,来对绿色环保等很科技概念化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形象概括。他们的艺术意图就是让这些海内外的青年艺术家,捕捉科技和艺术撞出的火花,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看了整个展览,大家就像一起钻进了一片巨大的绿叶之下,感受阳光照射带来的生化能量,认知地球碳氧平衡作用的奇妙,在巨大的氧吧中来一次深呼吸。虽然有点像囫囵吞枣,毕竟这是艺术对时尚科技的触摸;虽然有点像隔靴搔痒,毕竟这是科技对时尚艺术的延展。 

  艺术借助科技的力量,科技发挥艺术的想象,而在其中将其连接起来的是人,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互动是科技给艺术的一个新动能新张力,也是艺术给科技的一个新色彩新意趣。

“助人为乐”的虚拟机器人
科技力量与艺术想象(观潮亭)
中国页岩气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
最高效固态量子存储器制成
银发族如何冲浪“互联网+”?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