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店铺租金“跌跌不休” 人气不旺“水净鹅飞”

香港零售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大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19日   第 03 版)

  曾经店铺林立、人潮汹涌的香港街景。
  (资料照片)

  香港不仅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当地的商铺租金也以“天价”闻名。铜锣湾罗素街曾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最贵零售地段,远超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及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但这一排名恐怕不久后将会改变。随着今年香港整体零售行业特别是奢侈品销售额大幅下滑,商铺租金也出现拐点。

  租金调整持续一两年

  媒体近日在铜锣湾发现,某著名连锁珠宝品牌店铺门可罗雀,空荡荡的店内只有员工聊天的声音。旁边的另一家店铺,由于租约到期已经拉上铁闸。铜锣湾一家瑞士手表商——积家店铺,如今已成为本地的折扣化妆品店。位于香港中环最繁华地区的寇驰旗舰店也在9月易主,提前两年退租,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报道称,阿迪此次拿下这家店铺的租金仅为此前的六成。

  资深人士称,香港零售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高档珠宝钟表以及高档消费品,而这类店铺的跌幅也是最严重的。随着零售业销量持续下跌,今年香港整体的租金跌幅将达到15%至20%,而一些地段比较好的地方跌幅会更大,比如铜锣湾的跌幅可能超过40%。香港租金目前基本已回落到2011年至2012年的水平。

  零售不旺,商铺的租金必然受到影响。有业界人士表示,香港商铺租金的调整将持续至少1至2年。

  客流量和购物欲双降

  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报告显示,2015年前8个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下跌2.2%。香港旅游业雇员总会总干事林志挺表示,已经过去的内地“十一”黄金周,用零售业商家的话讲,就是“水净鹅飞”,非常冷清,一方面客流下降,另一方面游客购物的意愿大幅下降。

  “零售寒冬”一词不断成为香港媒体、业界人士甚至政府官员的常用词,仿佛香港零售业重回2003年“非典”时的困境。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部分原因是赴港旅游放缓,近期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也可能削弱消费愿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陈淑玲表示,现在零售市道比“非典”期间差很多,香港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不友好事件,影响内地游客来港;加上汇率因素,外国零售品牌直接在内地开店,外围经济也不好。

  “绝不可否认零售业出了大问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近日在《晴报》专栏撰文指出,“今年1月到7月的零售总值是2831.5亿元(港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8%,零售货品的总数量反而上升1.7%,这反映出问题的所在:卖出的商品多了,但收到的钱却减少,等于就算用了减价促销的手段,也帮不了营业额。”

  零售遭遇“港囧”有缘由

  陈淑玲指出,10多年前,香港零售业主要靠本地居民消费带动,但现在很大程度靠内地游客做大市场。

  有分析人士表示,香港的零售业今年以来一直遇冷,与消费模式的改变脱不了干系。港澳回归之初,成为不少内地居民境外观光的第一站。随着海外出行越来越方便,“首站”、中转功能削弱,赴港自由行的高峰已悄然过去。香港不少地区已经形成“药房、金铺、钟表店和化妆品店”并驾齐驱的街面模式,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固有的景点却没有更大突破。所以,更多消费者选择在香港买一些平价的货品、去欧洲代购,而不再青睐本港的高价货品。因为随着欧元的贬值,欧洲代购要便宜15%左右。

  雷鼎鸣认为,零售业出现不景气,若按此态势发展下去,香港低失业率会有所不保,这绝对不是香港之福。而香港零售业遭遇“港囧”,其他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楼市、金融和地产股都已露出端倪。

  传闻重提扩大自由行

  面对市场的不景气,香港政府推出很多措施。比如,给旅游发展局3亿元作宣传,今年年初又增加8000万元,特别作为振兴消费和旅游推广。此外,还成立1000万元的“旅游配对基金”。但是,这些措施却多发力于宣传方面,难产生真正的影响。

  零售界不断有传闻,政府有意在年底或明年初重提扩大自由行计划。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欧阳熊万提出,中国内地对于香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香港零售业表现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到香港来,对香港零售业才有帮助。”

  部分香港厂商看到了内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陈淑玲说,香港人很知道变通,现在内地的互联网O2O以及电子商务正在大力发展,香港的零售商应该要抓住机会,应对新的环境。她认为,香港零售正经历低潮,但不能因为低潮而不做改变。

朱上柱下 国民党祭出险招救选情
“康熙”与台湾说再见 希望在大陆“再会”(看台絮语)
“2015中华小姐”三甲出炉
香港零售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嘉义大学座谈会聚焦南台湾抗日史
两岸学者共聚保定研讨孙中山思想
责编:任成琦 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