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四川首个乡村博物馆收藏2000多老物件

唤起人们田园记忆

本报记者 刘裕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17日   第 08 版)

  国庆假期里,四川省首个乡村博物馆——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乡村博物馆照常开放。很多城里的家长带着孩子专门赶来参观。犁头、风车、石磨、油灯、马掌、匾额……这些散落乡间的农家物件,被郑重地摆放在展厅里。它们身上不仅折射着先辈智慧,也守护着乡村根脉。

  “许多人生长在乡村,却被现代都市生活冲淡了乡愁。”玉河镇镇长董勇讲起乡村博物馆组建的起因,流露着担忧。

  2012年9月,玉河镇博爱学校新任校长李术义跟镇党委有关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曾说,玉河镇虽是偏僻之地,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李术义当老师多年,经常下村、家访,发现乡村农户家里散落着不少农耕器具、民俗用品。在他看来,岁月越是久远,越能显示它们的价值。何不搭建一个平台,传承乡土文化?李术义的设想得到玉河镇党委的全力支持,2013年,玉河镇乡村博物馆正式落成,设在了博爱学校。

  藏品哪里来?发动村民捐献旧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年搁置在犄角旮旯的农耕器具,平时不起眼,但捐出去还真有些不舍,还有农户主张用货币置换。玉河镇逐级开会讨论,乡干部们走村串户摸家底、选宝贝。玉河镇博爱学校副校长李晓军把工作做到了岳父家,最终将一架百年龙骨水车捐献出来;天宝寨村支书朱正享捐出了自家祖传的一对太师椅;村民白蝉阮将家里的一块清代匾额无偿送给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的收藏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目前已有2000多件,分成石器类、陶瓷类、木器类、竹编类等门类。其中,明代石雕6件,清代中晚期石雕12件,汉代陶俑1件,明代酒缸1件,清代酒缸1件。文物专家预测,价值上百万元。“我们收藏的农具类物品100余件,轮式水车、石碾子等物品十分珍贵,篾匠、剃头匠、弹花匠等现已不多见的匠人工具也重回人们视野;还有图书画报、小人书等,让参观者了解到前辈的智慧、乡间的历史。”李术义说。

  玉河镇乡村博物馆每周三定向对学生开放,每周五对外开放,开馆至今已有上万人次参观。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乡村博古活动,举办专题讲座,让历史与现代对话;每周三请玉河本地的篾编艺人、木匠师傅、川剧艺人、舞狮人等传授民间绝活,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

凝聚历史与文明的殿堂
国内最大的“文物医院”(展馆新气象)
唤起人们田园记忆
截至去年年底 全国博物馆已达4510家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