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体育传媒人,奥运之于我,不仅是赛事的酣畅淋漓和奖牌的光芒荣耀,更多的则是深植内心的奥运情怀和体育精神。
我从1988年开始参加奥运会的报道,如夏奥会、残奥会、冬奥会等。可以说,奥运会陪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在这项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参与的体育盛事中,我们这些老奥运人看到的是尊重、学习、互助与和谐,这也是国家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奥运会把全世界华人连接在一起,赛场内外、电视机前,他们挺直腰板为自己的民族呐喊、助威。
今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在吉隆坡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1200多名马来西亚华侨在投票场馆外陪着我们等待。漫长波折的投票与再投票过程,并没有使他们的热情消退,相反,他们始终面带笑容、透着自信,用力地挥舞国旗。最后,胜利的捷报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沸腾的人群瞬间凝聚在一起,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震天动地。那一刻,我终生难忘。
谈到办奥运会,北京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奥运会回归城市,让奥运会发挥“后时代”价值。承办奥运会能够加速城市建设,帮助解决城市难题,推动城市发展。例如,打造比赛场馆、推动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均能够使城市发展进程明显提速。除此之外,北京奥运遗产的利用也值得称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比赛场馆相继投入运营,鸟巢、水立方等陆续举办各种国际赛事,高校校内的场馆则为大学生运动提供了顶级场所,以前用于奥运报道的展览中心也被各大国际展览活动争相抢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体育设施,更是一种奥运文化、体育精神。当前我们对体育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有关奥运文化的研究也相对欠缺。我想,体育除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规则意识、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在比赛过程中学会接受失败和相互尊重,学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坦然。
毋庸讳言,举办奥运会是一个让中国加快走向世界化、国际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途径。而体育教育就是让体育和体育精神走进孩子、走进老百姓、走进生活的最佳途径。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字字珠玑,这就是体育。回首岁月,体育之于我,不仅是健壮的体魄,更是焕然的精气神;体育教育之于我,不仅是一份不愿停歇的事业,更是一颗炽热之心,因为它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作者徐济成为新华社记者、篮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