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描绘草原的场景是内蒙古旅游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而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也颇具特色。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的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被誉为“草原上的布达拉宫”。
驱车从包头市区出发,进入了延绵的北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这一带是气象学界公认的“草原避暑休闲带”。五当召这座气势恢弘、文脉深厚的殿宇拔地而起。
五当召,藏语意为白莲花,蒙古语里“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五当召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又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进行了多次扩建。乾隆皇帝赐名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五当召建寺以来,一直是蒙古族佛教徒朝拜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密宗)、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基地。
五当召全部采用典型藏式平顶石木结构,白墙金顶、雕梁画栋,层层依山垒砌,错落有致,现存殿堂僧舍2583间,蔚为壮观。走进雄伟的殿堂,欣赏那庄严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画,令人肃然起敬。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鼎盛时有喇嘛1200多人,是内蒙地区著名的学问寺,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五当召独特的山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充分彰显了多元的民族宗教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记者在五当召旁看到祈福广场、经幡广场、游客中心、消防站、步道、水库等一系列景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据了解,完工后景区规模和设施将得到极大提升和完善,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研究、禅修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五当召所在地的石拐区曾是包头市重要的原煤生产基地,曾为自治区乃至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包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中,石拐逐渐找到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从挖煤炭到挖文化的转型。五当召以其蕴含的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地理信息文化,被称为内蒙古及包头市文化资源的一个制高点。今年,五当召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打造的14个品牌旅游景区,目前包头正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上,来自文化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五当召文化力量”为主题,围绕五当召旅游发展历史、文物保护、5A佛教景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研究、策划、宣传等多个议题开展交流。
石拐区区委书记雪松告诉记者:“石拐区将以五当召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探索区域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社会转型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构建五当召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充分挖掘五当召这块文化瑰宝和祈福圣地的旅游价值,在尊重人文历史和僧众心理、突出召庙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强景区开发建设,注重提升宗教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极富影响力的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形成以五当召为龙头,低空域航空运动和文化创意影视基地为两翼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全面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旅游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