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支奔流不息、流光溢彩的文化支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姿的融和,濡染着中华人文瑰丽璀璨的色彩,更浸润着历代文人寄于山水之间的那悠长美丽的乡愁。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的是诗歌涵盖了审美、教育、娱乐、抒情等多种功能。
怀着一腔乡愁在古诗词长廊中徜徉,去寻找,去品味,就能走进一个寄情山水的大美世界,走进一个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因此,当我们恣意于植根在五千年文化的乡愁的吟咏,同时也走进了现代担当的激情天地。在古典文化沃土上寻觅釆撷,收获现代思想营养的新绿。
一缕乡愁寄山水,万水千山总是情。乡愁因古诗词的点燃流光溢彩,古诗词因乡愁的植入更加隽永悠长。
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历代诗人将情感系于山水,山山水水皆有情。
不断在路上,奔波的诗人笔下更集结着梦牵魂绕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漂流在外的游子,落日西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山那么高,水那么长,哪里才是朝思暮想的家乡。浩浩长江,袅袅烟波更添离情别绪,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上发出的叹息,成为登高思乡最典型的咏叹。透着些许豪迈,却难掩乡愁缠绵。
对比之下,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成为对乡愁的最感人的排遣。虽然直白如话,却是离情万种。彼情彼景,见一个孤独的游子背手向月,早把千万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在脸上,留在天地间,乡愁难忘啊!
思乡之情如此之切,又有了柳宗元笔下的“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是什么样的思乡之情,直教诗人恨不得将千山万峰化作千万个眺望家乡的身躯,站在峰头一起凝望故乡。唯有情之切,才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唯有爱之深,一腔乡愁才化作千古佳句。
这样的乡愁牵着你,引着你,一程程,一步步,山山水水入诗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乡愁伴着流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结花月。山水承载着乡愁,乡愁赋予古诗词以魂魄。
寄情山水,寓情于景,山水就与人互动起来,诸多拟人了的物,就有了感情色彩,透出浓浓的乡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家乡的水是如此多情,挽起手臂守护着农夫辛勤插下的秧苗;家乡的山又是那样殷勤,一直推开你的柴门,把一片翠绿送到眼前。
游子要离乡了,又见“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水作眼,山作眉,盈盈望眼,眉目传情。种种乡愁萦绕于怀,如与情人相约,赴也好,离也罢,终难却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