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

你的家史,你知多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8日   第 11 版)

  今天是“九·一八”国难日,国家当年遭受日本侵略的历史值得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铭记。有歌唱道:“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与国史相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史。国史决定了家史,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家史印证了国史,所谓“盛世辉煌,与有荣焉”。你的家史,你不可不知,但现在的问题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最贴身的历史

  ■ 路漫漫

  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传记,家庭是民族和国家的基本细胞单位,也有自己的历史,那上面记载着家庭的发展变迁、荣耀辉煌和世系兴衰。中国的家史文化久远,早在1800多年前的六朝时,就盛行了家庭史著,包括家传、家谱、宗祠等。当然,更多人家的家史没有写在纸上,而是留存在家人的记忆中,代代流传。

  家史明确了我们的血脉至亲关系。我们从哪里来?祖先是谁?为什么在这里?自己姓氏的来由?本系的发展情况怎样?这些问题恐怕每个人都遇到过,我们都有着溯源追本的好奇和要求。家史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家史是最贴身的历史。家史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家的许多“为什么”,穿梭光阴,剥开历史的尘封,讲述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还原家史中的重大事件,让我们知道血脉至亲,记住祖宗的艰辛开拓,留住我们共有的根基。

  家史承载着家族的荣光。家史中或有宰相、尚书治国理政,或有名将戍边报国,或有商界奇才纵横商场,或有农夫世代躬耕田亩。无论崇文倡武或经营,都使家人骄傲自豪,增强自尊自信,并引导鞭策后人的文化传承培养,倡兴教育,诗书传家,子孙者也乐学求进,闻鸡起舞,坚信和执著追求成才,不然愧对先祖。如此代代接棒、辈辈相续,家学就会渐渐形成,便会成为家庭的无形财富。

  家史凝心聚力,昭示后人。世界四大古国文明先后湮灭了,为什么唯有中华文明砥柱中流巍然屹立?因为中华民族讲究家国观念,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与国概念一样,小家讲究聚,大家追求合,无论是宗祠或家谱,都注重留史与后人。家史对后人是启示,充满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起到了团结凝聚的作用。无论朝代怎么更迭,分久必合,统一成为人心所思人心所向。放眼今日中国,众志成城,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奋发图强,为建设“小家”的美好幸福而努力,为实现“大家”的繁荣富强而奉献。

  家史是家的历史,是我们内心深处无以复加的乡愁。因了这家史、这乡愁,我们彼此怀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理想,亲密如同一家,携手前行乐进,共同步入和谐发展的未来,实现我们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把历史告诉后人

  ■ 刘静文 北京 离休干部

  9月2日,我离休前工作单位的领导来到家里,送来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手捧这枚纪念章,我思绪万千,往昔岁月一幕幕浮上眼前。

  我的老家在天津蓟县。在抗日战争中,父亲和叔叔、婶婶都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父亲有文化,在游击队里担任文书。一次,由于汉奸告密,日本鬼子突然包围了游击队驻地。父亲为了销毁文件没来得及突围而被捕。日本鬼子对父亲严刑拷打,灌辣椒水、灌汽油,逼迫他说出游击队和八路军的下落。父亲宁死不屈,日本鬼子把父亲拖到遵化马兰峪东沙河用刺刀活活挑死。几天后,堂伯父把父亲的遗体拉回家。虽然过去了70多年,但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父亲被五花大绑着,遍体鳞伤,长衫破烂得成了布条,沾满血迹。没过多久,叔叔和婶婶也被日伪保安团杀害。

  亲人的惨死和日本鬼子在我家乡的烧杀抢掠,使我恨不得马上长大,拿起枪去杀鬼子。我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为八路军、游击队送信、带路,帮助照顾伤员。有时在送信路上碰到敌人,鬼子的子弹把脚下的土打得扬起老高。可我根本不害怕,一心想着完成送信任务。

  后来,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战士。虽然是医务兵,但战争年代随时都有可能投入战斗。我的许多战友把生命留在了抗日战争中,我也亲眼目睹由于缺医少药而伤口感染牺牲的年轻战士。我是一名幸运者,活着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看到祖国不断强大。

  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我经常嘱咐孩子,不能忘记历史。我的两个孙女先后出国留学。临行前,我很正式地把她们叫到身边谈话,要求她们出国后不忘祖国,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我老古板,小题大做,但我认为很有必要。

  去年,我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在书的后记中,我这样写道:“希望通过这个回忆录,让我的后代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内忧外患,人民曾经怎样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希望通过这个回忆录,让我的后代知道,包括他们前辈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人付出了怎样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人能挺起腰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多么的不容易。”

  

  文盲姥姥的文化神儿

  ■ 诗依吾 北京 公务员

  姥姥是文盲。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特有文化。课本里总说中国劳动妇女具有“勤劳、勇敢、心灵、手巧、智慧、善良”的品性,我觉得我姥姥可以当代言人。

  在油腥极少,什么都定量供应的年代,姥姥能把面食做得花样百出,不仅有普通的馒头、发糕、花卷、烙饼,还有彩色面条、拨鱼、饸饹、猫耳朵、锅盔……包包子缺肉,姥姥不知施了什么魔法,把几样家常菜往一起一撮合,立即变得有滋有味儿,令贫穷年代的儿孙们幸福指数满满。姥姥不仅擅长丰富的面食,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中式制衣经典的盘扣、百纳衣、布鞋,姥姥样样拈手即得。最神奇的是每年她都会在过年前为我做好一件崭新的棉袄罩衫寄来。正是长个子的年龄,母亲也没有告诉她我长多高了,但她都会估摸着我的个头把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孙女外孙一大堆,按每人一件测算,一个春节光是为孙辈做新衣,就得十几件。

  其实,我和姥姥的交往仅仅只有两段时期,一段是母亲生我,一段是母亲生弟弟。只要母亲一坐月子,姥姥就出现了。

  姥姥第一次出现在我生活中是在经济十分困难的1961年,当时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听母亲说,那时别说大米白面,连玉米面都是定量供应的,还要往面里掺野菜。姥姥总能把这些粗粮做得香喷喷。爸爸最佩服姥姥虽然不认字,看不懂站名,从西安到北京又人生地不熟的,但外出坐公共汽车从不迷路。

  母亲生弟弟时带着我一起回西安老家坐月子,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姥姥的点点滴滴。姥姥家的阁楼简直是我的精神家园,不识字的她囤积了几箱子的连环画,据说是早年间用来出租谋生用的。这批连环画让我如获至宝,了解到很多课本上不知道的人物和事情,比如苏联红军的故事,“三八”妇女节的倡导人克拉拉·蔡特金的故事。

  不识字的姥姥很喜欢看戏,从戏文里提炼做人做事的道理讲给儿孙们听,还常常以羡慕的口吻对戏装品头评足。我猜想,她的女红那么有品位,恐怕也是受到戏曲服饰的影响吧。

  别以为不识字的姥姥只会操持家务,有一阵子她还被居委会请过去协助工作,因为姥姥特别会讲道理,很多别人摆不平的事儿,经姥姥一调节,顿时云开雾散。

  智慧、勤劳的姥姥还很勇敢,敢担事儿。记得“文革”时期,舅妈单位对舅妈实施不公正待遇,姥姥亲自去和那些个头儿理论。面对停发工资的威胁,姥姥一句话:“这个儿媳妇我养着!”硬是靠出售手工制品做点儿小生意坚持了4年,最终舅妈单位纠正了错误,补发了工资。

  学历高低并不能当作判断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尺。从不识字的姥姥身上,我悟出文化的内涵其实是极其丰富的,难怪百度上关于“文化”有200个定义依然没有说清楚。

  

  凌氏报国代有人

  ■ 二月河 河南 著名作家

  我的本名是凌解放。据典忆祖,我才明了家史概貌:祖籍山西省昔阳县,开基之祖兄弟二人:凌德环、凌德源。明末迁至晋川山下开荒,繁衍生息继以世代,遂成人丁兴旺凌氏家族。比凌德环再早,已不可考。到我曾祖父凌朝徽一代,一门三秀才,十分了得,乡亲俱称先生而不称名。此影响通逼今日,人们称道“二月河你们知道是谁?是大先生的曾孙!人家那叫祖上有德……”这是曾有过的辉煌,晚霞的绚丽,似乎至今还放着毫彩之光。

  我祖父讳名凌从古,一个朴实无华的普通农民,也是深明大义极具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他说:“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家危亡之际,他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女婿送上抗日战场。儿女们前方浴血奋战,他在后方勤劳耕作,捐款捐物,赶着毛驴送军粮。几次被日伪抓去,险些被活埋河滩。老人家恪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从未奢望什么社会报偿,只是期待战争胜利,全国解放,儿子安然,能享天伦之乐。

  祖父的期盼最终也没有实现,却陆续传来噩耗,家族数人为国献身。我的伯父凌尔寿是晋中及晋东南的革命先行者,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督学,在与日寇战斗中不幸牺牲,是河北省武安县“柏草坪五烈士”之一。

  我父凌尔文,正规军、地下党的经历都有,曾带着7人进山,一年后拉出了千余人的土匪队伍改编成解放军,打仗时猛冲最前,一次被子弹由后脖处将棉袄一撕两半,差半分就脑袋开瓢。父亲勇猛而细心,1942年任昔阳区政委,路上有花轿吹吹打打,他听轿中新娘哭声凄惨,便忽地扬手拦路落轿,向新娘询问情况:原来是父母图财,把她嫁给一个糟老头。父亲当即宣布:“抗日政府主张婚姻自主,我宣布这件婚姻作废!”父亲转战数省,在原南阳市(今卧龙区)武装部政委任上离休,今与母亲安眠在南阳革命烈士陵园。

  母亲马翠兰秀外慧中,任县公安局副局长。我曾在文中说,母亲有大漠孤雁样气质。她确实不是窗下女红飞针走线的人,而是骑马打枪的英雄。那年我与她住在栾川,夜里有狼潜进伏在床底,伺机袭人,母亲察觉了,当机立断,顺手掂枪朝床下“砰”地一弹,狼负伤冲门而逃,母子平安。

  现在,凌氏后人由晋川山衍射全国,分布于晋、豫、冀、京、鄂等地,有政府官员、博物馆长、科学家、老教授、作家、军人等,多从文。家风相习,教育孩子勤劳、忠实、善良、奉献,故凌氏后人无论在哪里,都能为国家为民族奉献才智。

  (鲁钊整理及摄影) 

  

  怀念老屋

  ■ 朱 煦 北京 资深媒体人

  老屋,是每个家庭家史传承的载体。老屋在哪里?能亲眼见到老屋,嗅到老屋中散发出的时光味道,实在是幸事。我们家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晚辈都要回老屋看看,认认回家的路。

  1965年初,我5岁多,外婆带我第一次回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今鄞州区)的老屋,从上海十六铺码头乘轮船,凌晨4点到宁波。天亮了再坐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车,终于到了咸祥镇。爸爸妈妈小的时候,这段路要步行、乘船翻船闸花费近一天的时间。

  老屋建筑四上四下,中间一个堂屋,院子的一侧是4间耳房,另一侧是厨房。外公外婆拥有其中的一楼一底以及一间耳房,房子的连廊外摆着大水缸,用来积攒屋檐滴下的雨水。这一切都是因为外公的爸爸是镇上一个商铺的老板,经营杂货。凄惨的是,外公因病早逝时,我妈只有3岁,孤儿寡母,是外婆挑着货郎担沿街叫卖,后又到上海给有钱人家做住家女佣,供我妈读书到初中。后来,我妈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幼儿师范学校,尽管她的成绩足以考高中、考大学,可是为了减轻外婆的负担,妈妈放弃了。

  我妈毕业3年后,带着外婆嫁给了爸爸。1959年初,妈妈怀着我举家迁到了北京。1969年12月,我刚刚过完生日,全家又迁到四川大邑县的山沟里。对此,妈妈和外婆毫无怨言,数十年如一日按月给爷爷奶奶寄钱,直到二老仙逝。我三叔在北京读大学的后3年,爸爸妈妈每月20元替爷爷奶奶负担三叔的读书费用。

  1974年,外婆、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一同回到老屋, 探亲访友,还坐在大木盆里捉了鲫鱼,摇着舢板到养殖场看海带。

  2000年,女儿高一,我带她专程回到老屋,让她领略到家乡的风貌。令人惊讶的是,出生在北京的女儿头一次回祖籍,端上来的美味女儿特别喜欢吃,亲戚们笑称还是宁波人。

  2013年,我偕夫人女儿女婿,从上海开车回老屋。今年12月,我和弟弟两家7口,将专程陪80岁的爸爸回老屋。妈妈已经不在了,作为妈妈小学同班同学的爸爸会继续给我们讲述老屋故事。

  

  昔日贫困如今福

  ■ 陈希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 公务员

  我家祖籍在山东省济南府济阳县回河庄。清乾隆之末,苍天非佑,久旱不雨,大地干涸,百草不生,民有耕无果,饿死者不计其数。

  始祖陈之伦身为农民,不忍家族泯灭,遂与弟弟商议求生之道,徒步挑担来到东北。当时始祖之伦夫妇与弟弟堂弟四人相依为命,一路同行,沿街乞讨,经年累月来到吉林省九台县六台乡烧锅屯开荒斩草,至今已十六世。可谓家族庞大,分支繁茂。

  由于始祖勤劳能干,俭朴持家,精打细算,五载有余,家室兴,财富聚,衣食无忧,家丁兴旺。到曾祖父时,家境变得一般,加之他不务正业,嗜赌如命,赌博输得几乎一无所有,屯中人送外号“老穷神”。从他开始,我们陈氏家族就一直没有翻过来身,始终处于贫困之中,因此,祖父、父亲和叔父等人都给人家扛大活,出苦力,年年是吃不上穿不上,有病根本无钱医治。我的父亲只是患气管疾病,就是没钱治,后来发展为肺心症,病逝时年仅50岁。

  新中国成立后,我家分到了房子和土地,生活逐步提高,我和哥哥姐姐们都上学读书,成家立业。特别是我成为国家公务员,虽说不算大富大贵,也是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幸福无限。

  

  三代从军

  ■ 王 栋 驻藏某部士兵

  9月3日,正在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直播时,远在家乡的父亲发来一条短信:“好男从军报国,雪域熔铸青春。”我顿时备感幸福和自豪,因为这是我们一家军人三代的强军梦想的升华。

  1990年,我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爷爷是位老兵,当年捐躯在珍宝岛战场。后来,父亲成为一名军官,曾因出色完成抢救公物任务荣立过二等功,转业后在县公安局工作。军人的基因深深植根于我的血脉。从小我和姐姐们就接受父亲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和要求:头发不能太长,不能化妆,不能乱吃零食,晚上出门必须早归,等等。

  我自幼听着爷爷的故事、在父亲的教育感染下长大,在我心目中,父亲转业多年后,依然保留着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严谨的生活习惯:走路虎虎生威,一头板寸,胡须刮得干干净净,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倍棒,我由衷地崇拜他。

  我的军营梦想萌芽于高中时代,计划大学毕业后再当兵。对于我的选择,父亲很支持。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入伍并到西藏这个最苦的地方锻炼成长。来到部队后,我积极参加各项训练和工作。有时吃苦怕累思想作祟时,我总把笔记本里面爷爷和爸爸的军装照片拿出来看看,放到嘴边亲亲,顿时又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在义务兵两年间,我在兵种培训和比武中刻苦努力,获评优秀士兵并获嘉奖。

  去年底,我改选了士官。今年休假回家,同行的乘客看我一张“高原红”和“老西藏”特征明显的脸,问我是否30多岁了。我虽有些汗颜,还是自豪地告诉他,我是一名西藏军人。

  黄自宏整理 

你的家史,你知多少?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