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惊喜看肇庆

本报记者 孔晓宁 罗艾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2日   第 07 版)

  市民在鼎湖山溪中戏水纳凉。
  孔晓宁摄

  肇庆的字面意思为“喜庆吉祥之始”。走过这个优秀旅游城市,还真有不少惊喜。

  早就听说肇庆有处七星岩,有座鼎湖山,景致绝佳。近前一看,这山,这岩,还有环绕七星岩的星湖,连成26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居然位于城市中央,市民迈腿便至。人与自然美景交融相处,让人羡慕之极。若再细细观察肇庆之美,随处可见的人文之光更是让人既惊且喜。

  无中生有的星湖

  星湖面积6.5平方公里,可谓广阔;湖龄其实不大,只有58岁。此前,西江古河道年年非涝即旱,常为大害。1955年,由省政府直接指挥,肇庆人拓湖筑堤,苦干两年,终于筑成22公里的湖堤,形成了“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的壮景。

  半个多世纪后,肇庆人又修起了环湖绿道。黄昏时分,我们走上堪称“广东第一”的“绿道”,眼前呈现的却是一条红砖步道。一边是水,柳枝轻抚着水面,小鸟不时扑击水面,激起一圈圈波纹。另一边是绿,奇花异树错落有致,波海公园、伴月湖公园、星湖湾公园连成一串,间或可见驿站、自行车棚等设施。随同参观的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谭卓介绍说,过去这一带为城边荒野。2011年,全长20公里的绿道修成,沿途又建了多处公园、广场,遂成市民乐园。许多市民尤爱骑车游绿道,于是,肇庆新冒出的自行车商店居然有200多家!

  我们走着说着,不时有年轻人骑车擦身而过,把笑声与身影,一齐投入晚霞里。

  从绿道平视,近处的七星岩,像阳朔山水;若从天上看,七座岩峰,如北斗七星。像这样天造地设的奇观,在这一带并不鲜见。例如湖边的出米洞,夏至正午时分,阳光便会穿过洞顶之洞直泻下来,此时如在亮处竖一直杆,就会出现“立杆无影”的奇景。这是北回归线一带特有的天文现象。无独有偶,每年中秋后的晴天黄昏时分,夕阳徐落,恰好落在对面山峰“卧佛”的口中,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卧佛含丹”。

  湖中小岛,万鸟啼啭,好不热闹。近年这里辟为国家湿地公园,还从扎龙引进一批丹顶鹤。天造地设的自然秉赋,加上改天换地的人工创造,使得肇庆美中加美。

  市民共享的鼎湖山

  鼎湖山名气不小。山中的绿,由1825种高等植物组成,负氧离子丰富。放眼地球北回归线一带,像鼎湖山这样的“绿宝石”少之又少。1956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提议,在此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位于鼎湖山半山腰。阁侧300岁古茶花含苞待放,寺前200载菩提树郁郁葱葱。庙中那口巨大的“千人锅”,仿佛在讲述佛寺与生态共荣的历史。

  更让人难以释怀的还数山中之水。鼎湖山之名源于山顶的鼎湖。湖水清澈,在四周奇树异木浸染下,绿得像剔透的宝石。湖水源源而来,又顺着小溪流淌下去,在山腰断成一道瀑布。瀑布下方为一水潭,深不可测。潭边石壁,刻有“孙中山游泳处”六字,为宋庆龄手书。

  水潭下游水溪人声鼎沸。快步下行,步道旁边的溪中满是人群,人们在水中站着趴着仰着,任清凉的溪水冲刷抚摸。“每到夏季晚上,前来戏水纳凉的人很多。”谭卓说。

  目前,星湖、七星岩与鼎湖山,同处一个国家风景名胜区,已定国家4A级景区,正在申报5A。当年,孙中山先生来鼎湖山游泳,还在庆云寺留下“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条幅。倡导世界大同的孙先生,若见到民众如此同乐,肯定会欢欣愉悦的。

  邂逅“邂逅之都”

  在市政府工作的郑灿武,陪我们走了一路。他大学毕业来肇庆,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他告诉我们,肇庆人爱把自己的故乡,称作“邂逅之都”。

  “我的女朋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邂逅的。”小郑说了一个小秘密。原来,他那天坐公共汽车买票,一掏衣袋,居然没带钱。尴尬之际,旁边伸出一只纤手,帮他付了款。此后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

  小郑领着我们沿湖漫步,让我们体验肇庆的慢生活。走进路边一间“小悟书吧”,满屋书香。志愿者叶红迎上前来,说这间书吧是前几年由爱心人士租房捐书,供市民24小时免费阅读。以后,看书的人也把自家的书捐来,有的还出钱设立免费咖啡。小小书吧,不仅传播着知识,也传递着爱心。

  我们在肇庆还邂逅了一家网上“菜篮子”,可提供从基地采购到送菜上门的全套服务,是市政府为居民办的一件实事。我们走进“菜篮子”服务快线的配送中心,看见翠绿的青菜、新鲜的鱼肉等,被工作人员从生产基地运来,经污染物检测、洗净、分割、装袋,最后装进恒温车,运至各小区,放进特制的配送柜。市民只需上网或打电话,几小时后就能从门口柜子里取回菜品。肇庆正在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这座古城一旦“触网”,便采用最新物联网平台,便利市民,造福民生。

  宋代,包拯在肇庆当过“市长”,也是在这里成就了“青天”的官声。他在肇庆为官3年,挖井除疾,排沥垦荒,建仓修驿,兴学教化。上调京城时,当地已是“盗贼敛息,民乐耕桑”。我们参观的包公文化园,是在原包公祠基础上重修。面积增至百亩,祠堂展馆器宇轩昂。

  邂逅肇庆,感受长期在包公文化熏陶下,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继承传统与鼎力创新中嬗变,的确让人心生欣慰之感。

龚滩古镇寻乡愁
中国旅游与世界互动
惊喜看肇庆
陕旅集团将推实景剧《马可·波罗》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