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04日 星期五

案例 3

三地婚礼:奔波4300公里

■ 白垚波 北京 某互联网公司高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4日   第 15 版)

  我和媳妇相识11年,在恋爱后第8年的那个夏天结婚了。

  本来,我们理想中是不办仪式,旅行结婚。领完证后立即打车去机场,奔赴非洲大草原玩个痛快。但实际上,哪能这么洒脱呢,父母这关首先就过不去。爸妈都觉得,我养儿快30年了,现在他要成家,必须通知周围亲友,邻里乡亲欢聚一下。岳父也说,你们不办仪式,有好些长辈都会有意见哩,请他们来参加是对人家的一种尊重。当然了,两边父母还有同一个考虑,办了婚礼,就可以把之前送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我俩一商量,那好吧,那我们就办吧。

  首先面临个大难题:在哪儿办?我俩都在北京上学、工作,媳妇老家湖北离北京1300多公里,我的老家四川离北京1700多公里,我们俩老家之间又相距1300多公里,而且我们都还是大家庭。不管把婚礼地点定在哪儿,都有至少200号人要经历舟车劳顿,其中的人力组织、交通费用、住宿都难以应付。再加上我们两家方言不通,年长一辈基本连顺利对话问好都做不到,没办法,干脆分开办吧。岳父先办,然后是我爸,再然后回京请同学朋友。

  方案既定,抓紧动手。先得多请几天假,然后得多买几张票。从北京去岳父家、我爸妈从家到岳父家、我们集体从岳父家到我家、岳父母从我家回去、我们从家回北京……这来来回回的,给中国高铁和民航做了不少贡献。好在两边家长都很给力,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在仪式上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岳父岳母都比较开明,婚礼没什么繁文缛节,不请司仪、不找主婚人证婚人,一切从简。婚礼前一晚,家里所有嫡亲坐了两大桌子,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改口饭,宣告正式吸纳我为家庭的一员,长辈们轮番来给我敦敦教诲,我爸高兴得喝醉了。第二天,岳父母挑了个温馨的小酒楼,在门口写上我俩名字,再安排我们站在门口迎宾,方便向媳妇的各路亲友长辈介绍我,就算是广而告之女儿出嫁了。媳妇穿着红裙子,化了个淡妆,简单大方,不俗气。

  歇息了一天,我们一行十来人又急匆匆奔赴我家。没办法呀,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按之前的安排,我家算主场,是重头戏。

  刚踏进家门,所有人就马不停蹄地忙开了。爸妈找婚庆公司看场地、搭舞台,我在家做新人视频、联系婚礼摄像,媳妇去和司仪沟通流程,小姨帮忙联系化妆师,叔叔载着媳妇娘家人到处看看,舅舅在家招呼客人……

  人多力量大。一天后,一切旋风般就位。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不要“闯关接新娘”、“塞红包接新娘”之类的游戏,婚礼上不要闹新娘,婚礼后不要闹洞房。在纪念爱情和开始新生活的时刻,我希望一切都是大方庄重的。

  然而有些传统习俗还是免不掉。婚礼当天深夜1点半,爸妈神秘地跟我说,让我和媳妇4点半起床,有任务。我以为是要帮忙布置场地,结果睡醒起来一看,是要拜天地!天还蒙蒙亮,阁楼的小桌上摆着蜡烛、香炉、祭祀酒水,一位长辈穿着司仪的衣服,手里抱着一只大公鸡。时辰到,我们和他相对而立。他念唱着喜词,毕后把公鸡递给我,让我右手抱公鸡,左手点香,再依次把香一根根插进香炉里。香点好了,他开始唱起“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我们也乖乖配合,最后拿起桌上滴了公鸡血的白酒,喝了个交杯酒,结束。哎呀,真真长见识了!

  而后6点出门陪媳妇化妆、穿婚纱,10点半到酒店迎宾,12点仪式开始,我们互致誓词,倾诉心意,深情相拥。这期间,岳父、小舅子和我都没忍住眼泪。

  当整场婚礼完美收官的时候,我反而从心底里赞同了这种仪式。准备婚礼是个婚前磨合的过程,一起熬过来,我们对对方多了一层理解和包容。婚礼、成家,真的是人生成长的转折点,需要一个仪式来提醒自己身份的转换,责任的承担。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吵架了、遇挫折了,想想当时我们的誓言,看看彼此的眼神,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我的婚礼我做主?
我的私人定制
回族打工妹谈婚礼
三地婚礼:奔波4300公里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