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04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4日   第 14 版)

  ●只有坚持公信力的培育,才可能推出深受中外观众喜爱的好作品,才可以造就一批优秀艺术家。只有采用最严格的、科学的评奖机制,才能尽最大努力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公正,保证评奖的权威性、公信力,保护评奖的品牌。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谈文艺评奖。

  ●艺术还需要有一种新的东西,有一种独到的东西,有个性的东西。比如说10个艺术家的作品摆在这儿的时候,展现10个个性,这就是艺术的特性;把一个人当成真理,把其他9个全灭了,艺术绝不能这样。可以有齐白石,但是你也要有毕加索,也要有梵高,这才有意思。

  ——北京人艺副院长、导演任鸣认为。

  ●生活,永远是你最好的老师。一名编剧,只有用心去品尝生活的味道,酸甜苦辣才能跃然纸上。

  ——编剧王丽萍如是说。

  ●今天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概念不仅仅是说它是一个数码的概念,而是指整个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不用单一的工具去研究单一的对象,而是用一种跨文化、跨领域、跨工具的方式来面对你所面对的复杂事件。

  ——学者朱大可这样认为。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要混在大众里面,可是有些人永远走向最前卫最先锋,那是孤独的、小众的,艺术其实都是这样。可是前卫的艺术很重要,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今天还停留在唱一个唐朝的歌,跳一个汉朝的舞蹈。

  ——中国现代舞创始人曹诚渊表示。

  ●传统意义上讲的国际书展主要是版权贸易。而随着通讯手段的发达,现在书展的功能比原来单纯的版权贸易已经拓展了、延伸了。对中国来说,有了一个向世界的出版同行展示我们自己出版业绩和状况的平台。这既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

  ●其实,不是只有中国才有主旋律的。什么叫主旋律?就是一组乐曲里面最主流的这个旋律。电影也是如此。现在我们说的主旋律,实际上就是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这样的电影美国人是拍得最多的。包括《国家公敌》《公民凯恩》等等,其实都是体现美国那个时代一种主流价值观的电影。

  ——《建党伟业》编剧董哲说。

  ●电影是让人体验的,不是要有人去把它说得那么清楚的。其实,很多东西是要感受的,它是气味,你要去闻的。好的东西去体验更重要,过度阐释反而不精彩。

  ——导演刁亦男认为。

  ●除了经济发展以外,文化是最好的传播媒介,我们不能自己好,闷在那里不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非常好,但是皮太厚。比如说一件古玩,如果搁在那看,我们并不认为好,你得说出来。所以,我觉得艺术界的各个种类,绘画、音乐、戏剧,都可以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当代化的体现。

  ——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说。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把文学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来看待。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文化自身的力量与经济社会相比较显得比较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在整个社会当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弱化了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今天要重新审视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家何建明认为。

  (崔乃文辑) 

“花儿”歌手马得林(传承人)
最好的作品永远在创作中(当代英杰)
非常好声音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