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18日 星期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部分

滇西抗战:碧血千秋,功昭中外

杨文明 苏有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18日   第 04 版)

  龙陵远征军抗战遗址陈纳德塑像和远征军塑像群。
  本报记者 杨文明摄

  8月的腾冲,天空阴沉如蒙上灰纱。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市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国殇墓园,依然肃穆。“极边第一城”湿润的天气掩盖不住沉重的过往,这个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让处于历史烟雨朦胧中的滇西抗战愈发清晰。

  远征缅甸,血战滇西

  1942年春,日军进犯缅甸,妄图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为了保卫获取国际物资重要交通要道的滇缅公路,应英国政府邀请,中国政府派遣十万远征军援缅作战。不料战局逆转,日军兵临滇西,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以5月4日日军对千年古城龙陵的轰炸为标志,滇西抗战爆发。

  当时,虽然有远征军将士在怒江东岸英勇抗敌,与日寇隔江对峙两年之久,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国土均被日寇所占,滇缅公路被截断,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

  1943年年底,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从楚雄前移到保山马王屯,与前线只一江之隔,保山成了滇西大反攻作战指挥的大本营。1943年10月下旬,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

  如今,松山大垭口阵亡将士纪念碑周围的小叶榕,仍是弹痕累累的模样。 自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中日两军在这座面积18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厮杀了96天。中国远征军以伤亡7763人的代价,收复松山,中日伤亡人数比高达7:1。

  自1944年始,腾冲、龙陵、芒市相继光复。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攻缅北的部队“芒友会师”,宣告滇西抗战告捷。

  毁家纾难,支援抗战

  1938年,为了将战略物资和国际援助运入国内,国民政府紧急组织了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用9个月的时间修建了滇缅公路。自公路修成之日起,便成为中国与国外连接的唯一交通要道。

  云南人民慷慨捐献,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1941年初,在重庆珊瑚坝飞机场举行的献机典礼上,云南捐献飞机30架,名列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云南捐献的飞机在200架以上。8年抗战中,全省每年7月7日全民抗战纪念日都要举行“七七”献金活动,共募获国币2767万余元,捐献寒衣200万件,军鞋100余万双。

  在攻打腾冲来凤山的战斗中,和顺乡的群众把米饭配上蔬菜一甑一甑地挑送到阵地上。远征军的一位团长在报告中写道:“白发苍颜之老先生、西装革履之少爷公子、男女学生、乡镇保甲长和民众等,均争相驮沙袋,担子弹,送茶饭……此时官兵精神异常振奋,几不知是在打仗。”在此种精神的激励下,原计划10天才能攻占的来凤山,仅用24小时即攻克,使“世界大为震动”。

  为了彻底摧毁日本法西斯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包围和封锁,从修筑滇缅公路到滇西大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与滇西民众、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华人并肩战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牺牲。

  缅怀先烈,不忘英魂

  近年来,滇西抗战的意义被一次次地肯定: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的胜利,不仅达成了直接的战略目的,而且对抗战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后方、结合部、最前线”是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对于云南在抗日战争中地位的概括。抗战爆发后大量工厂、企业、机关和学校迁入云南,中缅印战场让中国抗日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加上地处滇西抗战的前线,使得云南抗日战争注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所长、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杨素红介绍,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今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显著增加,每天有7000人次参观瞻仰,“尤其是家庭式的参观游客比例增多,很多都是带着老人、小孩来的。”

4000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哈齐高铁开通运营
近百亿元安居工程资金被套取或挪用
滇西抗战:碧血千秋,功昭中外
纪念抗战胜利活动在多伦多举办
日军细菌毒气战罪行图片展在日举行
“中国梦强军梦”油画展展出
中国小将世界技能大赛夺金
曼谷市中心爆炸致中国游客3死15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