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几位创业者与成都高新区领导手拉手,笑容满面,他们刚刚完成签约。这个叫“创业天府·菁蓉汇”的活动,从成都走到北京,让创业企业现场路演“打擂”,其中最好的项目将进入成都,成为这个城市产业的新兴力量。
常住人口1600多万的成都,正持续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人们悄然发现,这里的产业升级早已做得有模有样。
旧模式已行不通,唯有改革能带来新的发展红利,成都产业在这种自觉性之下,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才前来。
① 成都引力: 268 家世界五百强的选择
万亿元俱乐部成员,这是2014年的GDP公布之后,成都新增加的一个标签。这是中国第四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另一个数字更让人惊讶。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68家已经落户成都,其中境外企业196家,境内企业69家,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即使与许多一线城市比,这个数字也毫不逊色。仅去年,成都市利用外资就达到了100亿美元。
资本为什么选择成都?这个问题曾摆上不少人的案头,包括那些最终决定投资成都的企业。他们都在实地考察之后,最终得到了答案。成都的产业引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看产业,首先看布局。
《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实施计划》,就是近几年的布局。这份计划里提出,要建设“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并提出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13个重点推进产业,这无疑是对成都工业的崭新布局。
“成都制造2025”,则从去年底就开始规划了,在多处取经之后,这个副省级城市正在将“中国制造2025”转化成属于成都的版本,而成都如何发展制造业,理念也至关重要:高端突破、中端崛起、低端提升。
看成都的产业引力有多强,不妨看看那些大手笔投资成都的企业。
英特尔公司,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自从进入成都后,如今这里的工厂已成为英特尔在全球最大的封装生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中心。如今,成都工厂正在建设晶圆集成测试生产中心,对现有规模进行升级改造。
京东方科技公司,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位列全球显示行业前五强,同样大举进入成都。如今,成都京东方上马的第6代生产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这还不算。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30多家全国甚至世界的领军企业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总部,80%的全国网络零售百强企业以成都为中枢完成西部市场布局。
“成都造”,成为城市产业最好的名片。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从天翼1型无人机到翼龙I无人机,从静态展示的枭龙战机到飞行表演的歼十系列,从被业内称为“大海上的鹰眼”的海巡者无人机到VD200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成都的高端产业,在天空中亮出了身影。
成都的交通和地理优势,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蓉欧快铁”、“中亚列车”、80多条国际航线……从这里出发,世界主要城市都在成都15小时的飞行圈内,随着不断开通的国际直通航线,以及越来越多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来成都发展成为外资的优先选择。
成都本身体现出的优越性,让外资开始抢滩成都。长期负责招商引资的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陈赋给记者分析说,成都如今已有6650家外资企业,除了传统上投资规模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和台湾等之外,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选择投资成都。英特尔、德州仪器、西门子等世界顶级品牌,在不约而同地加大对成都的投入。
位于成都的新川创新科技园负责人坦言,选择成都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诸多优势。例如,这里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在北部与南部之间,在欧洲与东南亚之间,成都已经成为枢纽型城市,并具备了大规模走出去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充足的人才资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汇丰银行等几家外资银行的负责人也表示,成都政策红利和政府的高效透明运转,也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因素。
② 成都魄力:要做“产业链全景图”
在成都经开区的招商办公室里,挂着一张表。这张表是汽车主要零部件构成表,一辆整车被拆分成22个总成、160多个分成。这里的招商人员,按照表上的需要,找出产业的空缺,有的放矢进行招商。
事实上,像这样的“产业链全景图”,在成都已有诸多成功案例。而“产业链全景图”的建设,在成都也呈加速推进状态。
成都的产业,瞄准的是高端,构建“产业链全景图”,也与高端产业息息相关。今年,成都市确定要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高端产业体系。
同样是今年,成都确定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内燃机、新能源汽车;并确定了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和养老健康服务。
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着这些高端产业,成都打通的都是产业链上下游。
陈赋给记者拿出一组数据,今年1—5月,成都市相关领导赴成都以外开展上门促进工作13次,并在成都会见企业高层89次,形成可上门促进的重大产业项目89个,许多项目马上可以签约甚至动工。而在区市县层面,则有332批次到成都以外进行上门促进。
陈赋介绍说,这两年,成都在投资促进中有着诸多抓手。比如今年,整个成都市的投资促进活动就有115个,其中有37个是成都市级层面的,每一个活动都会为成都带来丰厚的收益。今年5月,在成都举办的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也吸引了中韩政要、500余位中韩商界巨子、经济学者、影视文化界名人等参与,不少韩国企业前来参与并签约。
③ 成都动力:“互联网+产业”
成都素以宜居著称,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里不仅比以往更宜居,产业的优势也越发明显。
在成都中联信通公司,“互联网+行业”的优点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个定位于提供支付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公司,已经尝试跟旅游业、银行业等多行业的合作。
“我们要知道每个行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行业发展的痛点是什么,才能用资金的杠杆去撬动上下游产业,这样互联网才能真正地进入行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副总裁罗劲这样表示。
“互联网+商业”,已经成为成都的新风景。成都市商务委副主任张金泉告诉记者,如今在成都,很多地方只要出门一百米之内,商业零售、社区文化、居民服务与餐饮业等一应俱全,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很多社区的服务业态走在了全国前列,把线上线下做到了一体化发展。就连吃个火锅,都能在网上下单,不但送餐到家,还负责打扫卫生。
过去的商铺、门店,开始向网络门店转型;过去的商业模式被新的送货上门模式所取代……张金泉表示,现在的成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增强互动的体验。过去,成都传统的服务业在西南地区长期处于领军地位,现在行业的脱胎换骨需要新的动力,而互联网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动力。
在“互联网+”的时代,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优势也日渐凸显,这里有足够的人才可以完成这一转型。依托于这里丰富的高校资源,人才资源非常丰富。中联信通总共有130多员工,其中来自成都本地高校的就高达70%,完全满足了核心人才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的创新型企业逐渐浮出水面,今年,成都认证了60家这样的企业,其定位是“未来能引领一个行业”。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的资本性行业,在成都都需要接受新的考验。
如今,成都正在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未来,无论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还是物联网、3D打印等,在成都都能找到施展的空间。
④ 成都活力:创业让城市更美好
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每月一次,成都的“创业天府·菁蓉汇”越搞越红火。这个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和市长唐良智亲自参加的、突出支持“知识青年”创新创业的品牌活动,如今已成为成都创业的一张名片。
创业,已经成为成都这个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最为典型的景象。
在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负责人之一李勇辉告诉记者,如今创业活动在成都热火朝天。在“菁蓉汇”上,不仅有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还有台上路演的创业者,与台下求贤若渴的投资人。而在专门组织的“创享会”上,既会邀请各个大学的校长前来,也会把政策制定者请来,双方沟通需求,达到效率与结果的最大化。
尽管“科创通”只有10多个工作人员,但这个仅有百余平方米办公地点的平台,却已有了437家服务机构、1662款创业服务产品、122家创新创业载体和9866家创业企业(团队),网罗了成都当地最好的创业团队和服务机构。这一由成都市科技局设立的机构,已经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发挥着独有的优势。
“茶馆创业”,李勇辉对记者分析说,在成都创业就要有当地特色。许多地方都是咖啡馆创业,但是在成都,不少与创业有关的事情,都是在茶馆里完成的,自得其乐,相得益彰。
许多来自北上广甚至海外的创业团队,把这个辐射力极强的城市当做非常重要的目的地。每次“菁蓉汇”路演上,都会有来自外地的创业者表示要到成都来,这其中,既有远行的游子,也有慕名前来的热血青年。
事实上,“创业天府”这一行动计划,已经在逐渐走向现实。其全名为《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提出到2025年,要将成都建成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以及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具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在成都形成20万人以上的科技创业者,建成中西部最大的创新创业载体群落,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000家,科技企业达到10万家等。
成都的宜居,不仅提高了本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成为对人才的有力吸引元素。
“你会发现,来成都创业的、投资的人留了下来,在这里的生产、生活非常和谐,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家能感受到成都是个好地方。”陈赋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