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 “年收入不到785元的深度贫困人口有3.2万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李春林在“推进扶贫攻坚、建设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特殊贫困地区,现在还有45.16万贫困人口。
据了解,目前,文山州境内有瑶族支系“山瑶”群众9217人、彝族支系“僰人”群众12056人、彝族支系“花倮”群众3190人,三个民族支系群众都居住在石漠化严重地区,生存环境恶劣,整体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李春林说,“十二五”以来,文山州抓住国家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要发展机遇,全面实施滇桂黔石漠化文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累计完成总投资887.24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六大”工程。扶贫攻坚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14年,文山州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2806元提高到了6998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72.24万人下降至45.16万人,累计解决了27.0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解决了40.13万人、12.7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走出了符合文山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面对贫困,文山并没有“等、靠、要”,而是结合实际,主动谋划,制定并实施了“三农”发展大规划,以“三农”发展大规划来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李春林介绍说,“三农”发展大规划,以自然村为重点规划单元,以乡镇为规划组团,对全州960个村(居)委员会所辖16013个村民小组进行“排兵布阵”,构建了顶层统揽全局、基层承载支撑、中间有效对接的州、县、乡、村四级规划体系。
据了解,“三农”大发展规划以建设“美丽村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提升、考核评价”八大工程和建立农业产业化支撑、农村新型经营、政策突破创新、社会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支持、考核评价八大体系为主要内容。按“1258”时间表来推进实施,即一年规划同步试点,两年开始推广逐步完善,5年全面推开巩固提高,8年实现奋斗目标,形成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到2020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州8个重点县和片区县、36个贫困乡镇、329个贫困行政村、45.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石漠化是文山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文山在国家和云南省支持下,对石漠化地区实施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石漠化蔓延,并摸索总结形成了“六子登科”的治理模式。
与此同时,搞好群众的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当前,文山州正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