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互联网+天气:预报进入分钟时代

尹晓宇 刘居星 刘雅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08日   第 04 版)

  8月7日17时2分,北京市怀柔区的卢怡收到了一条“墨迹天气”推送的雷电黄色预警,消息显示,依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信息,怀柔区预计至21时将有雷阵雨天气,并可能伴有6级左右大风和冰雹。而正准备和朋友“约饭”的杨先生,也在中国天气网上的“现在天气”界面查到了朝阳区定福庄街道40分钟后的天气情况。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大雨便倾盆而至。

  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天气信息不仅渠道多样,而且精准及时。

  “跟踪式”播报大受欢迎

  中国天气网7月28日正式上线“现在天气”频道。进入页面,系统马上显示出你所在区域的地图,比例尺随意缩放。身处于任意一条街道,都能得到温度、降水、风力、湿度四个方面的信息。有网友评价,“终于不用跟‘局地’较劲了,这种天气预报简直是以‘我’为中心呀”!

  之前的天气播报中,播报员经常不便于将每一个细小地方情况详述,而选择用“局部地区”来带过。另一方面,由于气象的复杂性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有些具体位置很难预测。

  但随着技术的升级、大数据兴起和智能终端普及,空间上精确到街道,时间上精确到分钟,并增加了更贴心的体验。

  “‘现在天气’基于雷达推算出未来2小时内的天气状况,6分钟进行一次数据更新。利用PC端或智能机的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天气状况的跟踪式播报。”中国天气网工作人员说。

  天气类App各显其能

  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即使确切知道外边的温度,也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尤其是在天气不太稳定的时候,只看温度我并不能确定穿什么衣服”,刚工作的张先生经常出差,一个握在掌心的天气播报客户端,给予他很多帮助。

  “在我手机里的墨迹天气固定添加几个城市,通过滑动就能看到这几个城市的天气状况,而且能得到相应的穿衣指导。”张先生介绍道。通过这个App,他基本可以确定出差带什么衣服,“有时候看到预报第二天要降温、下雨什么的,都会打电话提醒家人加衣、带伞。”

  天气预报类App与气象部门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如今互联网的革新以及同类竞争,让这些软件的作用更加丰富起来,也更加贴心和人性化。软件在显示温度时一般都会做出趋势图,未来几天的最高最低温度一目了然;根据天气状况,提供运动、化妆甚至养生方面的建议;在晴天或多云的晚上,你甚至可以在App上看到月相变化。有些App还开发了“时景”的特色模块,让用户拍照实时播报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将用户凝成社区。同时还可以分享天气状况给家人、朋友,提高互动。

  但由于各类天气App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参差不齐,使得用户收到的天气预报五花八门,不尽相同。自今年5月1日起,《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的施行,对各类App天气预报的发布进行了规范与管理。

  “互联网+天气” 服务更贴心

  杨琳的爷爷每天都会外出,或下棋或聊天,所以看天气预报成了老人每天必做的功课。“经过验证,发现我告诉他的信息不仅准确,而且更详细。现在他经常让我帮他播报天气。”杨琳笑着说。

  除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下的天气预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当空气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可能对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产生特定影响;湿度超过一定水平,患有风湿病的人就医率可能就会上升;气温骤降幅度超过几度,就容易大规模引发感冒……互联网+天气预报,则大大便利了医疗机构探究天气变化、大幅降温、空气污染等给易感人群带来的具体影响。

我科学家发现大脑发育竞争机制
“升级版”网警在行动
俄帆船参加青岛海洋节
敦促日正视和反省侵华战争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缩水”
互联网+天气:预报进入分钟时代
公立医院改革步入快车道
创意云南文博会举行
北京降暴雨冰雹致多地积水
责编:陈劲松 孙懿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