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乡,隶属于长治市,东边就是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在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座人口21万、交通不算便利的山间小城。但在70多年前,一支军队进驻这里,随后在这里的山脉沟壑中游走、坚持、作战,最后东出太行,走向全国。
这支军队,叫八路军。“八一”建军节前夕,本报记者和40多名中国内地、香港、日本、英国的记者一起走进武乡,走进八路军总部曾驻扎过的村庄,感受抗日战争那段金戈铁马、苦难辉煌的岁月。
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
地图上,在北京和武乡之间画一条直线,距离并不算很长。但要到这里,先要乘高铁向南到石家庄,再向西穿越太行,经阳泉、至太原,再换汽车。一路上,要穿越无数的隧道,跨过山间的桥梁。
1937年到1942年之间的5年时间里,八路军总部曾经多次在武乡山间辗转抗日,或正面交火,或敌后游击,大大小小有过数百次战斗。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在离武乡45公里的砖壁村中指挥进行。1940年,今年87岁的肖江河老人只有12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他依然记得那个夜晚,“就在我们村的麦场上,因为是保密的,我从会场的幕布底下钻过去,大叔拍着我说,‘小鬼,不要说话,别捣乱哦!’我一看,满满的全都是八路军,地上都是红雷达、白雷达、黑雷达。”一身布衣的肖老人用浓重的山西方言说。
肖江河回忆说,在砖壁发生的最后一战,离村子只有13华里。当时日军获知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包围了村庄。危急之时,彭德怀分出一支80多人的队伍作疑兵,拖住对手;又调来驰援队伍,在山沟里架起8口大锅,炒熟小麦,让战士吃饱后急行军,利用险要地形包围对手,4个多小时,便消灭了600多日军。
今天,走进这座崇山峻岭之间的小村,还能看见那座已经参天的“彭总榆”——它是当时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所手植。70多年之后,当年的树苗已经需要合抱。
每一家,都住过八路军
1940年,曾做过日本首相的日本陆军将领阿部信行在日记中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四百余州,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是‘东亚新秩序’的头号敌人。”
让阿部信行把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的,是共产党的坚持抗战。日本的《华北治安书》,就将当时的中共游击战称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而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当时不足5万人的八路军,让他们在山西的8年间坚持战斗?
肖江河的答案:老百姓的支持。
他回忆道,1942年5月,日军合击在辽县的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决定还是回到砖壁村。他的理由是,“百团大战困难的时候,砖壁的老百姓拿出两万斤粮食支持我们”。
回到砖壁的八路军没有失望。突围出来的部队什么都没有带,村里捐出100条棉被;没有吃的,村长对彭德怀说,您放心,我已经给村民们“排饭”了,大户招待十个八个战士,小户三五个,都安排好了。给左权开追悼会的时候,村民全都自发到场,哀乐都由村里的吹鼓队演奏。
为什么?因为村民认为,八路军是真正给百姓打仗的。砖壁缺水,刚到这里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就曾指挥战士给村里打井、修渠,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全都下到山间给百姓干活儿。
今天,走进砖壁,可以看见一条醒目而又自豪的标语: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
七十年,唯愿世界和平
今天的砖壁村依然很难称得上“富饶”。险要的山峰间,能用来开垦耕种的土地不多。70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去,但砖壁人依旧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当年的痕迹。村口的一面墙上,依然刷着过去的标语: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争生存、争人格的唯一出路。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才在太行山间、在华北敌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全民抗战”的景象。肖江河担任团长的砖壁村“儿童团”就是这样的组织。抗日战争时,不能上战场的妇女儿童,组织成妇救会、儿童团,手拿红缨枪、大砍刀,守在进村的各个路口,盘查每一个想要进村的陌生人,以防敌人刺探。时至今日,肖江河依然记得当时八路军教他唱的歌,虽然他始终不知道歌名,但依然懂得里面的救亡图存;他也记得当时朱德总司令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话:“这就是以后抗日战场上的小八路!”
70年后,肖江河的孙子肖建廷,已经是砖壁村八路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给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着那段历史。偶尔,肖江河也会来到这里,坐在当时八路军打的水井旁,对人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同行的一位日本电视机构的记者用中文问肖江河老人:“70多年后,您希望中日友好吗?”
满脸皱纹的老人并不知道提问的记者来自日本。他的表情很平静:“我现在已经不那么恨日本了。战争是最残酷的。是战争就会死人。我亲眼见过日本人用刺刀杀死老百姓,当时我就躲在草丛里。武乡一战,双方死了2400多人。我看电视里,日本还在否定历史。如果今天有日本记者更好,我希望他们能把真相告诉世界,大家才能更好地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