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约1300亿元的PPP(公私合作)项目相继落地,7月27日,重庆再签下1300亿元的PPP项目大单。
在PPP投融资模式的探索上,重庆一直走在前列。去年,该市出台《重庆市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次,更是提出了PPP全面推进的规划:到2020年由政府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18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以PPP模式实施。
引入社会资本撬动基建投资,重庆已经尝到了“甜头”。去年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8%,今年上半年也达到了17.5%。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过PPP引入了各类社会资本。”
事实上,各地PPP项目已相继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何确保顺利推进?多位专家表示,PPP项目最核心的问题是定价合理,同时必须实行阳光化运作,才能确保公共服务“优化而不退化”,社会资本“盈利而不暴利”,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抛8000亿PPP大单
重庆市发改委向记者介绍,此次签约,达成了33个项目的合作协议,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既包含去年已实施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土地整治等领域,又新增了一批社会停车场、医院、保障房等民生项目。
不仅如此,签约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还提出,到2020年,由政府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将有1.8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以PPP模式实施。如此一来,重庆将年均抛出1300亿元左右的PPP项目。
此外,重庆还对外发布了500亿元储备项目,另有区级政府所属项目的签约。
如此大手笔地推动PPP模式,重庆从去年就开始了。
2014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实施方案》,随后签下1300亿元的合作项目。一年过去,据重庆市发改委介绍,13个签约项目中,9个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其余项目将于年内启动。
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不断下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仍在攀升。化解存量债务、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融资,需要一个楔子。
PPP模式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楔子。重庆自去年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后,一系列逆势增长的数据备受关注。
记者查询了解到,重庆曾公布“去年9月底比同期减了1000亿债务”。彼时,黄奇帆对媒体表示:“(重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降低)是改革产生的红利,(是因为)社会资金介入了。”重庆市官方强调通过PPP改革降低地方债务:“政府一不担保,二不背债,也不存在政府兜底。”
定价合理是关键
去年底,财政部确定了PPP第一批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开发布PPP推介项目,首批1043个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
在当前PPP模式发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各地PPP项目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然而,不同于其他投资,PPP项目针对的是社会公共品。尤其大体量的项目,如何推进才能让政府、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三方实现多赢的格局?
重庆水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李祖伟曾对媒体表示,PPP不是企业一家的事情,“PPP不是给政府的免费午餐。并不是社会资本进入后,就与政府无关了。”李祖伟说,“企业的风险主要就在于定价和调价。在公共领域,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政府对调价会比较谨慎。但是我们企业期盼能设定一个公允的价格调整机制。”
有业内人士表示,“PPP项目最核心的问题是定价合理。如果单纯为了迎合社会资本的偏好,把项目竣工后的公共产品价格定得较高,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定价,成为一门多方的“平衡术”。同时,PPP项目必须实行阳光化运作,依法充分披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重要信息。
除了利益分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还认为,风险分担以及政府监督也是PPP成功的核心环节。“PPP模式还需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平等合作,注重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和市场观念。”
以PPP为主的改革措施,让政府债务急剧减少。刘英对此提醒,PPP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运用PPP模式时,决不能简单地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还需要看到PPP模式其他更重要的意义,比如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品提供的效率,革新投融资方式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和社会资本的市场作用。比如,要规范管理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依法合规确保政府严格履约,政策扶持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刘英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