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

“摸爬滚打”20载 “强身健体”有底气

国际贸易摩擦中方不再当“软柿子”(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宦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31日   第 02 版)

  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贸易摩擦在2015年悄然变化。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上半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案37起,同比下降30%;贸易摩擦涉案金额35亿美元,同比下降34%。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逾20年来,逐步适应规矩,胜诉率逐渐提高。再者,中国出口到欧美的产品不再仅是廉价产品,而是正在转向质量优、附加值高的产品,企业更有底气。

  案件下降三成引关注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连续9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首要目标国。仅2014年,中国企业就受到了97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然而,这一现象在2015年上半年有了明显不同。三成的案件量下降引发了业界的“表扬”言论。有专家甚至将此看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称:“这是我国对外贸易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数字,但是否是‘转折点’还需再看看全年的情况。”他认为,作为国际市场的后来者,我们对WTO等规则的逐渐熟悉和我们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都是现在得到这一大幅下降的数字的原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上半年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总体出现下降,一方面在于印度、欧亚经济委员会等正集中调查处理去年对我国发起的大量案件,上半年的立案减少;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政府的交涉力度加大,商协会和企业积极应诉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势头。

  “一升一降”缘于产业升级

  虽然总体的数量下降了,但是其中摩擦国家的“结构”变化却引人关注。相对以往摩擦多发生在和欧美国家的贸易中,如今出现了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摩擦加剧的现象。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密不可分,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自主创新、严以自律,追求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入融入国际产业链,更好地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则寻求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的领域,拓展彼此利益合作的空间。

  从摩擦多发的领域上看,除了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五金、化工、轻工等出口增长过快被设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遭遇设限也呈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个‘降’当然是我们的高端领域产品生产上去了,低端减少了,出口到欧美的产品不再仅仅是廉价产品,底气也更足了。但同时我们进入到发达国家的优势领域里,面临着直接和他们的产业‘抢饭碗’的压力,因此需要努力适应这种贸易环境。”白明说。

  而对于这一“升”,他表示,与新兴市场或者发展中国家本身存在的竞争关系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跟这些国家在竞争中优势互补、拓展合作空间,寻求可能的利益最大化方式。

  仅仅是同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印度、巴西,由于经济结构相似,在国际贸易整体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激烈的竞争就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贸易摩擦。如印度在钢铁、玻璃和尼龙等行业上对中国企业较高的诉讼率,以及我国与巴西在鞋类、无框镜、PVC涂料布和螺纹铜管等领域不断的摩擦,都是这一“升”的具体体现。

  掌握规则 增强谈判主动性

  虽然总量减少,但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压力”依旧不能小觑。就在本周,欧盟又通过了欧洲钢铁生产商协会在去年5月对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的不锈钢平板等产品提出的一项反倾销诉求。

  “实际上,欧美就反倾销上诉WTO时,多数时候WTO是支持中国的,过去他们滥用贸易摩擦来实行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我们更加熟练地应用WTO等国际贸易规则后就行不通了。欧美的‘任性’也无法持续下去。”白明认为,未来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始终要加强自律,坚持自主研发,加大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我们自己的技术标准,以此增强我们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性。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程宝库教授则建议,对于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排名靠前的国家和高频行业,我们要给予重点防范和关注;同时规范中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信息,并在成本核算等会计处理方面提前做出反倾销导向,以确保在应对国外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制造业再迎“升级潮”(热点聚焦)
声音
“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贸易摩擦中方不再当“软柿子”(市场观察)
资讯快递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