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可以增强青岛实体经济‘造血’功能,而青岛比较发达的实体经济,则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如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所言,在青岛,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是一对“共同体”,二者相生相长。
2014年2月,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青岛成为中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青岛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座城市,无论是为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还是发展农村金融、扶植小微企业贷款,或者是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打通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血脉”。
调配金融资源
注入城市发展动力
2015年7月,距离国务院批复青岛设立国家级西海岸新区已一年零一个月。新区的发展建设在井然有序中持续推进着。
备受瞩目的万达东方影都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拆迁、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展示中心、商业中心主体已开工;滨海大道以南的新区展馆附近,海岸线已悄悄退后,一座游艇码头和休闲度假村通过填海造地拔地而起。
这一切,离不开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为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放的14亿元海洋经济建设贷款的支持。
“我们在业内率先推出海洋经济建设专项贷款,并为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首笔投放,已累计发放贷款14亿元,为西海岸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据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段红涛介绍,除了传统信贷业务,建设银行还计划与西海岸新区财政局及国有平台公司共同设立融资规模约100亿元的西海岸新区建设基金。
可以想见,随着金融支持的不断深入,未来新区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而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改革的迫切需求,推动青岛市外向型经济发展,201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加大对跨境投资和贸易的金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引导银行创新服务,“一企一策”服务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先行先试,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金融业倾力支持。
两个月前,浦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成立首家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全方位为蓝色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作为一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立足海洋经济、发挥金融优势、支持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阐释了该行对海洋经济的“情有独钟”。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得到了浦发银行的鼎力相助。
截至目前,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已累计投放约3000亿元授信,有效支持青岛经济发展,服务青岛企业客户1万余户,个人客户35万户。
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发展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发展大局。
“我们指导银行机构围绕青岛市‘一带一路’规划、蓝色经济战略、西海岸新区建设、红岛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战略,制定机构设立、产品研发、信贷资源配置的一揽子方案,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适配金融资源,实现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青岛银监局局长陈颖介绍道。
服务“小微”“三农”
写好普惠金融答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人们常能看到:通向大企业的融资血脉较为畅通,而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相对匮乏。
如何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青岛的答卷让人眼前一亮。
创新科技(山东青岛)有限公司是海尔白电遥控器与线控器产品的供应商,刚刚中标的海尔空调控制板业务给企业带来4亿元新订单。
然而,一番计算过后,公司业务负责人皱起了眉头:以月供货额3000万—4000万元为计算基数,按进口物料占25%测算需支付的预付款,再考虑到新增的辅料及人工,公司需增加约1000万元流动资金才能快速启动项目。
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司财务部启动了旺季在海尔财务公司申请的供应链保理融资,通过登陆海尔财务公司供应链融资系统,选择目前已完成供货的订单及发票信息,提交融资申请。2小时后,融资资金全部到账,新订单项目得到了启动资金的保障。
“我们的上下游客户多为中小微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自身资信特点较难获得外部融资,可能影响集团产业链稳定。通过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助推集团产业链客户发展,我们不但降低了上下游企业客户融资成本,还提高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搭建起良性融资体系,实现海尔信用社会化流通。”海尔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部负责人任涛介绍道。
与小微企业融资一样,发展农村金融,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也是一大难题。
在青岛,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已然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农行青岛分行为例,该行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现金管理、电子商务、债券承销、全产业链授信等一揽子服务,形成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的“六和模式”;青岛莱西东庄头国际蔬菜批发市场是亚洲第一大村级蔬菜批发市场,该行主动为其开发上线“农贸通+电子商务+农户”系统,实现交易零现金、货款零在途、产品可追溯的新跨跃;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帮助青岛东庵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解决土豆种植、收购、运输所急需的资金缺口,同时为其配套办理智付通、惠农卡、电子商务平台等惠农服务产品……
来自青岛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末,青岛全市银行业共为8.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比增加1497户;小微企业申贷成功率达到85.41%,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同时,青岛全市已设立社区支行78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创新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产业链金融、“云支付+电子商务+农户”等服务,取得较好成效。
创新体制机制
适应经济新常态
今年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复杂环境下,金融改革不断推进。专家认为,金融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金融体制,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中提升资金运作效率,使融通、保障、治理、调控运行井然。
据青岛银监局统计,截至上月末,青岛各项贷款余额11188亿元,比年初增加655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3月末提高1.81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量创近6年新高。其中重点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贷款余额892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超过贷款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213亿元,同比增长99.6%。
上扬的数据背后,是青岛金融创新体制机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系列新做法。
据悉,为深入推进辖区银行业改革发展,近日,青岛银监局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辖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治理体系改革、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创新、普惠金融、区域金融改革、银行业监管改革等6个方面,提出了30条措施,明确辖区银行业改革创新发展方向。
该《意见》要求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应新常态下的趋势性发展变化,根据资源禀赋实施差异化战略,加快转型发展,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在经营效率水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银行业组织体系、金融创新能力、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青岛银行业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银行体系。
同时,青岛银监局近日出台了《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从明确工作目标、完善机制建设、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管引领、注重联动协同等方面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力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意见》突出了“四个创新”:创新信贷投放承诺机制、创新尽职免责制度、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创新监管引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则以青银发1号文件形式向全市金融机构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关于做好2015年金融工作支持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较快发展的意见》。
7月,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风光旖旎。而对一座城市来说,最动人的风光,在其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支撑,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的发展历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