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开展方言调查保护地方话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声像库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乡音?

本报记者 刘 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20日   第 08 版)

  来源:百度图片

  每个人都有家乡,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乡音。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小诗《回乡偶书》经久流传了1000多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日,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自掏腰包456万元,发起了一项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意在保护湖南方言。此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网友一片热议。

  乡音连接着故乡

  中国的汉语言方言极为复杂,且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七大方言(也有称八大方言)体系下,存在着众多的小方言,因而有“十里不同音”之说。

  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乡音走出村庄,走出国门。正在美国某大学求学的小陈是个土生土长的川妹子,每逢周末假日,点上一个火锅,在弥漫着麻辣味的氛围中,和同乡畅快地说着四川话是她的最大乐趣。小陈说,听到家乡话的那种亲切感,若非远离祖国和亲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乡音带给我心灵慰藉,也排遣了我的思乡和孤独。

  另一方面,人的流动又强化了不同方言间的交互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熊燕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正在使形成方言的因素逐步消失,因而不可避免地令方言萎缩。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能听懂长辈的方言,但自己已经不会说了。很多常年在异乡工作的人即使回到家乡,乡音也变得不那么纯正地道了。成语“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如今则是许多国人汉语发音的现实写照。

  乡音承载着文化

  方言是汉语言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它的存在维系着文化多样性。一个地方的方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思维方式,是不可复制的。胡适先生在《〈海上花列传〉序》中对于方言的精妙有着独到的描述:“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

  汉语方言也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形态。种类繁多的地方戏曲、曲艺形式和民歌大多以方言为载体,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若换掉特定方言,其魅力和灵动也将随之消失。人们难以想象不用陕北方言演唱的陕北民歌和不用吴侬软语表演的苏州评弹。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对于我国方言颇有研究,他说,方言往往是人们幼时习得的母语,终生难忘,寄托着人们对故土的情怀。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外地遇到家乡人,说出家乡方言,彼此的距离立刻就会拉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个“见”首先是通过相同的方言。

  方言和文化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互相影响,所以方言是我们研究某地历史和文化的活资料库。

  乡音期待着保护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特聘教授黄鸣奋分析道,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通信技术的进步、社会流动的频繁,地域方言所承载的非情感功能日益萎缩,成为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

  冉启斌认为,保护方言依靠单一的民间力量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切实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官方机构给予导向,出台新的政策。他说:“现在实行的语言文字政策的观念与思路,主体是上世纪50年代奠定的。那时制订的以推广普通话为主要目的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语言文字状况与那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社会中普通话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因此,现在应该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兼顾方言的保护传承。”

  今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各地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工作。日前,唐山方言被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我们知道,北京话虽然与普通话相近,但二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随着四合院的减少、胡同文化的消失、流动人口的增多,语言交互影响明显,会说地道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2012年,北京市语委启动北京话保护工作,寻找京腔京韵代言人,希望存在于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老舍先生的话剧中的北京话得以完整保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的网友们也在以另类的形式宣泄着自己对于家乡方言的热爱。2013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冰雪奇缘》主题曲就被有才的网友发布了26种方言的翻唱版本,引发众人“点赞”。微信朋友圈中也不时会蹦出个小游戏,以通关的形式测试游戏参与者对某种方言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黄鸣奋建议,可以建设“方言集锦”网站,将方言研究成果作为公共资源库予以公布,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比如,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言如何表达?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有音频、视频展示。从方言特有词汇角度撷英,既可以丰富普通话的表现力,也可以增进方言的影响力。

  中国方言形成原因复杂,历史久远,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方言是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每一种方言,留住每个人的乡音,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和感受丰富的汉语方言,就是留住了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根。

家有两子学中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乡音?
在柬埔寨教中文
卢旺达中学生秀汉语
“一带一路”串起“我的3个家”
我在中国当志愿者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