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积极心理学打造人的幸福力(健康关注)

本报记者 李晓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7日   第 14 版)

  “30年前我从医时,以为帮助病人减轻心理痛苦,他们就快乐了。而事实不然,病人的最佳疗效不过是情绪归零,但内心仍然是空虚的。”日前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表示,最新的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减轻心理痛苦的最好方法,不是传统的安慰、抚慰等,而是提升人们的希望。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蓬勃发展。其宗旨是:“关注人的优势,致力于给人力量,让正常人生活得更好。”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詹姆斯·鲍威斯基介绍说,“于是,我们聚集全球该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由顶尖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以科学方法研究和推广幸福能力。”

  为何感觉不幸福?

  中国积极心理学领军者、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说,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只要能够取得成功就一定会感到幸福。比如进了好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到很高的薪水等。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颠覆了我们关于幸福的许多传统认识。

  有钱不一定幸福。经济学上有个重要发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达到8000美元时,进入一个“拐点”。跨过这个拐点,幸福和经济收入就不再正相关。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8000美元。也就是说再过一二年,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成功不一定幸福。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说,他之所以会在哈佛大学开“幸福课”,是因为他曾经非常不幸福。沙哈尔起初在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大学二年级时,书念得不错,体育很好,社交也没问题,但是一点儿都不幸福。后来他从计算机专业换到哲学及心理学专业,想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幸福,二是如何才能变得更幸福。

  而环境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只有10%。也就是说,是否富有、是否住着别墅、是否天天吃着珍馐佳肴、是否天天戴着名贵珠宝,对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幸福水平,人们的幸福感很快就会回归自己的“基础值”。

  幸福究竟是什么?

  “全身心地投入,付出成为享受。”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华代表、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副秘书长赵昱鲲解释,体验不同于普通的快乐,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流”,是幸福的一种形态。“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赵昱鲲介绍,超越物质层面后,人们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学家研究特别幸福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发现他们不比别人更笃信宗教、更美貌、更成功,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善于与人相处,有很多朋友,有情感支持。二是有集中精力做事的“心流”。“参与”的过程比追求结果更快乐。三是能为更多人带来利益。

  如何提升幸福能力?

  “获得幸福的秘诀之一,是找到你的最大优势,并用这些优势经营你的工作和生活。这需要人们对自己的优势和情绪知情。”塞利格曼教授指出,当今积极心理学一个重大变化,是与现代科技结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追踪、研究人类幸福形态。

  “拥有幸福是一种能力。”彭凯平表示,面对信息高度透明、变化迅猛难测的未来世界,人们更需要这种能力,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拿到这种能力。

餐后血糖高成中国特色(医说新语)
夏季饮料怎样喝才养生?(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药补不及食补 食补不及动补(健康箴言)
阴阳辩证互消长 相对平衡识病情(中医小常识)
健康资讯
积极心理学打造人的幸福力(健康关注)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