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一份《若干意见》成就的赣州三年

本报记者 李建兴 朱凯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3日   第 05 版)

  新貌

  建设

  愿景

  同乐

  乔迁

  夕阳红

  三年,是检验一个政策成效的合适期限。

  三年前的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在习近平亲自批示之下出台的文件,如今到了检验效果的时候。

  《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曾承诺“三年大变样”,言犹在耳。

  

  暴雨的检验

  关于赣州的发展成就,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检验来自今年5月,赣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局部地区雨量、水位达三百年一遇,在一些重灾乡镇,不少房屋浸泡在2米以上的洪水中。洪水肆虐在这个人口近千万的城市,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特殊之处。

  在任何一个城市,突如其来的暴雨最多能检验下水道是否合格,在赣州如何就能检验一份政策文件?

  这事要从80多年前说起。在瑞金,在兴国,在赣州的许多地方,当年这里的“老表”——也就是江西方言里的老百姓,住在土坯房里,在艰辛的日子里,对中央苏区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历史。但很多人不熟悉的是,直到几年前,很多“老表”还住在8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或者与那时的房子无异的破旧土坯房。洪水一旦到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国家减灾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防灾现场不由得感慨,“持续几年的土坯房改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个声势浩大的土坯房改造工程,正是《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开始实施的。2012年至今,赣州69.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获得改造,许多住了一辈子破房子的农民,住上了二层小楼。

  本报记者去赣州采访时,走访过许多土坯房,也看到了新的房子。无论是来自山里的,还是漂在水上的,无论是穷困的,还是孤独的,那些“老表”,在他们的新房子里,脸上挂着由衷的笑容。

  而这只是这三年,赣州故事的一部分。

  追求幸福感

  赣州不少干部直言,他们工作最终追求的目标是老百姓的幸福感。如何让老百姓幸福,这却需要一番扎实苦干。怀揣梦想,奋斗不止,他们认为,《若干意见》对于赣州来说,就是那个久违的机会。

  数字虽枯燥,却最能说明问题。这三年的变化,足以说明机会有多弥足珍贵。三年间,赣州主要经济指标从人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到连续三年增速高于全国和江西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三年列江西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江西末位前移至第一位;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年居江西第一。

  更直接的数据是,这三年,赣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82元,增加到了6946元。近300万农民告别了危旧土坯房,278.4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饮用水,300万人用上了稳压电。

  赣州山歌盛行,遇到想歌颂的事情,“老表”马上就写成了歌。他们怎么唱这种幸福感?

  “哎呀嘞……电压不稳灯冇光,空调电扇也冇凉,至今电压蛮稳定,同志哥!电灯更亮饭更香。”

  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这几年间,新(改、扩)建28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改造132万平方米校舍危房,有3万学生不再租住民房上学,2.1万农村寄宿制学生不再睡地板。

  当地干部说,幸福感是对比的产物,唯有真心实意推动变革,才能赢得人心。每个县建设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敬老院、一所规范化公办幼儿园,可不就是共享“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么?

  政策的靴子

  如同人走路,政策是两只靴子,第一只靴子落地之响是政策出台,第二只靴子落地之响是政策落地。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有些地方让老百姓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

  赣州走得很快,第一只靴子和第二只靴子之间,相距的往往是很短时间。

  比如,短短三年内,已经有10个“国字号”支持文件、92个部委实施方案或帮扶意见等“国家力量”汇聚赣南。而2013年国办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组织部牵头,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今,这些“进口老表”,许多都已在这里辛勤耕耘了一年多,做得风生水起。

  而当地,对政策的推进速度也不同寻常。

  这三年,赣州建设了综合保税区,新增了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的建成,开创了内陆地区进境木材集装箱全直通的全国先河;定南口岸脐橙出口全直通作业区的建成,拓展了开放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这三年,赣州先后举办央企入赣、赣台会、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招商活动,引进包括中汽零赣州产业基地在内的6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项目。作为对比,在2012年之前,这一数字还是零。

  这三年,寻全高速安远至全南段通车、赣韶铁路竣工通车、赣龙铁路复线年底通车、昌赣客专高铁开工建设、黄金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逐步实现向北对接昌九一体化,往南对接广东、福建自贸区。

  便利的交通,“老表”们也专门在山歌里歌唱过:

  “哎呀嘞……落雨唔当大天晴,放牛唔当荒草坪,出行唔当水泥路,同志哥!天晴落雨都好行!”

  发展的追赶跨越,模式的转型升级,就在对政策强有力的执行之下。

  历史中的人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2014年,习近平说,“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具有政治意义”。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直关注原中央苏区振兴、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总书记的嘱托,直接影响了赣州的干部群众。回望过去三年,赣州的主要领导感慨,这里虽然发生巨变,但最大的变化,其实还是在人身上。毕竟,人心齐,泰山移。

  赣南人的喜悦和干劲,写在歌里。

  “哎呀嘞……喜盈盈、笑盈盈,人逢喜事有精神。心情喜悦山歌起,同志哥!曲曲山歌吐真情。”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赣州送了10万干部下乡。治庸、治懒、治散,赣州治的是基层干部长期的病根。一群作风漂浮、干群关系紧张的干部,是没法承担振兴发展重任的,这一点在赣州已经取得共识。

  一位当地领导掰着指头算了个简单的道理,一个连红绿灯都不愿意等的干部,你不能指望他在执行政策时,会有底线思维。采访期间,我们发现,正是这些简单的作风问题的改进,带来了让当地也意想不到的力量。

  时值“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里,墙上早已经雕上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年大变样”,赣州当年的承诺,如今已成现实。

  如果要观察,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一份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如何从领导人关怀,到实际政策,到落地生根,到春华秋实,这份《若干意见》是一个绝佳的窗口。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之下,赣州这份《若干意见》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对这一国之方略的有效探索。

  而每一个发展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照片)

一份《若干意见》成就的赣州三年
赣南资讯
责编:孙懿 邮箱:rmrb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