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通高中国际化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就普通高中在坚持我国教育主权的前提下,如何创新与规范国际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推动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促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问题进行研讨。有专家认为,高中国际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应对低龄留学的趋势以及留学可能带来的人才流失。
留学低龄化带来的冲击
普通高中开展国际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应对留学低龄化趋势作出的选择。
“留学低龄化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国赴美读高中的留学生数量增长非常迅速。据美联社去年的报道,2013年有3.2万名中国学生赴美获得高中F1学生签证,比2005年增长了50倍。今年已经将近5万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说。中国留学生目前已经成为赴美留学生的主力军。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持续下降的高考人数。高考报考人数下降有多方面原因,但是高中阶段出国或者弃考留学的人数显著增长是其重要原因。
周满生认为,这波低龄留学热潮中的学生家长构成已经不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样,以富人、官员或者是知识精英的家长为主。“从高中国际部的成员背景分析可以知道,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留学是因为自己对留学有诉求。这些学生多是就读于国内著名高中的尖子生。”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低龄留学造成的人才流失和教育资金的流失。
“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留学能力的培养是有缺陷的。”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刘丽彬说。在他看来,这几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出现的犯罪、自杀等问题也体现了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不完善。英语水平、跨文化融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都是留学生面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国际化教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出国留学做准备,使他们在国外留学面临挑战时能更加有能力应对。
留学国际班越来越多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许多普通高中学校开始尝试国际教育,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课程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比如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学校。但客观地说,现在的国际部、国际班更多是以出国留学为目的来招收学生。
事实上,开设国际班并不能代表国际化教育。“高中国际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出国留学的需求,但它不应该成为国际教育机构的招生办。”周满生说。高中教育国际化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多样化的理解力、思维能力等都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国际素养。
《神州学人》总编辑杨亚南认为,教育国际化不是中国特有的课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存在普适性的原理,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代表国际化,即便是美国也不能代表国际化。国际化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生态,并且是与时俱进的。”
也有人认为,提教育国际化有点不太妥当。“我们要做的是有国际水准的课程,而不是一个国际化的课程。我们处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应该培养学生在21世纪应该具有的技能。通过传统的课程,运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就能满足需求,不仅仅中国在思考,外国学校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新挑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素说。
正在形成新的教育链条
高中阶段的国际化建设与开设国际班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重在理念,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后者是出国留学的预备班。但是在高中阶段或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前开展国际化课程,对留学有无影响呢?周满生给出了他的答案:“挡是挡不住的”。他表示,今年报国际部、国际班的学生呈较大幅度增长。
“办好我们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目的就是减少和避免国内基础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优质生源的流失。在孩子受过完整的中学阶段的教育,甚至是大学本科阶段教育后,他们就具有了高度的自觉判断力,从而可以正确地选择是否到国外留学以及学成后是否回国。这样可以减少人才流失,能够留住更多的优质生源将来为我们国家服务。”周满生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化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
“教育国际化是有清晰原则和边界的。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根和我们的政治生态。我们的底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教育主权、资产安全、教育公平。这一系列问题是完全清楚的、清晰的。”杨亚南说。
重庆巴川国际高级中学校长侯著久表示,国际化教育不能把教育的本质丢了。“要尊重教育规律,首先要搞好我们自己的教育,要坚持我们自己的传统。你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就不可能走向国际。”
链接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截至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05.86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高中留学人群开始急速膨胀,出国留学的年龄层次逐渐向中学生发展。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2006学年,中国在美国就读私立高中的人数仅为65人。而 2012-2013年,中国在美就读私立高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3795人,其增长速度极为迅速。低年龄层的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其出国留学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孩子出国留学的时间越来越早。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