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捐赠
7月4日上午,“李辙先生、许伯夷先生捐赠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史料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
作为台湾清欢书院院长,今年已逾68岁的许伯夷身着银色墨点外衣,平头短发,温文尔雅。坐在新闻发布会嘉宾席第一排,他偶尔会和身边的与会嘉宾或工作人员低声交谈,表情时而轻松,时而凝重。看到这位老人,人们很难想象,就是他将40余年来收藏的史料捐赠给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许伯夷此时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日军侵华罪证史料,有着特殊的意义。
提起这次捐赠,就不得不说许伯夷和他的把兄弟李辙之间的多年情谊。
作为北京市侨联副主席,2014年,当李辙听说中国侨联正在向全球华侨华人征集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史料时,就想到自己曾在许伯夷的仓库中见过大量日军侵华史料。在得到中国侨联林军主席的同意后,他随即飞赴台湾,找到许伯夷劝说他捐赠史料的想法。
作为一名爱国台胞,许伯夷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也为了保证史料的安全,接受了李辙的提议。
“我绝对不给日本人”
史料抢运行动是一场与日本人的赛跑。
据悉,在李辙与许伯夷接触之前,日本方面就已得知许伯夷手中握有大量揭露日军侵华罪证的史料。为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先后两次派遣特使前往台湾与许伯夷谈判,并开出“非常优厚的交换条件”,要把这批罪证史料运回日本。
许伯夷坚定地拒绝了日本人。
重金交换计划失败后,日方又提出邀请许伯夷前往日本,为许伯夷的史料举办专题展览,还带来了为他准备好的展览策划案。但是,许伯夷心里明白,到了日本之后,自己无力保证史料的安全。并且,他内心的爱国主义情结也不允许他这么做。于是,许伯夷又一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
后来,李辙听说了日本方面的计划,担心日本会为此采取更多的“糖衣炮弹”行动。但是,许伯夷坚定地告诉他:“这些史料我绝对不给日本人!”
今年3月29日,史料抢运小分队飞往台湾,展开史料整理工作。经过两个月争分夺秒的甄别挑选,工作人员整理出首批1000余件珍贵史料,由台湾运往北京。
2015年5月31日午夜1时16分,一架私人飞机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同时落地的还有来自台湾的日军侵华罪证史料。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辙向大家说起自己当时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我们始终高悬的心终于放松下来,我们胜利了!”
文献中看历史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二层展厅内,记者看到了许伯夷捐赠的史料初展。
军衣、头盔、任命公文、战时储备债券、书籍、报刊、日文资料……一件件捐赠史料整齐地摆放在展览桌上。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是它们的历史价值丝毫不曾褪色。
在展览桌上,有一份报纸引人驻足。有些字迹已经褪色或模糊,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关于波茨坦会议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报道,仿佛将人们带回了当年的抗日胜利喜悦之中。
此外,1932年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部编纂的《上海事变纪念写真帖》、1936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的《满洲概观》以及《大东亚战争海战史》等书籍,都是由日本人自己出版或撰写的日文史料。
据李辙回忆,当他们在整理史料时,“看到了很多想不到的图片,其中就有南京大屠杀的场景”,当时他们感到“特别愤怒,特别震惊”。
毫无疑问,作为日军侵华罪证的第一手资料,它们印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痛灾难;同时,这些史料也是回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罔顾历史史实、试图掩盖二战罪行的铁证!
正如中国侨联副主席在新闻发布会开始时所言,“历史是过去的回声,铭记那段悲惨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不再让历史重演。”诚然,今天的我们阅读这些史料,不仅仅是看清楚图片上的人和物,读懂文字中的事件和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谨记历史教训,珍惜当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