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西河

朱幸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6月23日   第 08 版)

  我再次跨过波光粼粼的青弋江,踏上安徽省芜湖古镇西河。

  早在1986年10月,我第一次走进西河。那时,街面店铺林立,各类小商品琳琅满目,其繁华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县城。小刀面、猪八戒踢皮球等特色小吃,令我现在想起还齿颊留香。带回来的木器、竹器等手工艺品有的沿用至今,就连西河比茶的习俗也因《新民晚报》等媒体的广泛传扬而名闻遐迩……

  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和陆路交通的兴起,像西河这样依赖水运兴起的码头集镇也日渐萧条冷落了。

  其实,早在600多年前,西河原本就是寂寞的,冷清的,衰落的,只是因为青弋江从此流过,皖南山区的物资从此转运,才有了这个茶庵。西汉时,小镇杂草丛生,人烟寂寥,水患严重。明洪武年间,百姓挑圩筑堤,迁移至此,安居乐业,遂成集镇。因其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徜徉在西河古老的街巷中,街两边依旧是熟悉的粉墙青瓦、雕梁画栋的木屋:有的门窗开着,或住家或经营着篾器、瓷器、铁器等;有的门窗关着,似乎已好久没有了烟火,就连门锁上也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但老房子里依然住着许多老人,或捧着茶壶听着庐剧,陶醉在自己快乐的世界里,或者戴着老花镜做着传统的手工活,如绣花、编竹器、打铁制农具等,日子过得悠闲而有滋味。偶尔,老街也会热闹起来,那是一批批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或寻古探幽,或拍照留影。他们三三两两地从街巷里慢慢地走过,一边欣赏着古老的建筑艺术、浓郁的民俗风情,一边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发一声沧海桑田的喟叹。待他们的身影如鸟儿般从老街穿过之后,老街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寂寥,只有那鞋跟敲击青石的阵阵清音依然在街巷中回荡……

  于是,我有了个大胆的建议——收藏西河!说是收藏,其实也就是保护,应由政府和许多民间有识之士来共同完成,把许多破败的房子保护好、修缮好,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些可供瞻仰、凭吊的实物。芜湖市工商联古玩商会会长褚耀武行动起来,他租赁下好几处有代表性的房屋,开始了有保护性的维修,将收藏的古家具、老证件及书画家的作品在此陈列,他向客人介绍时总是口口声声地说:“我们村……”于是,西河倒塌的墙垣得到了修复,腐烂的木梁得到了更换,久闭的门窗打开了,布满灰尘的房屋恢复了勃勃生气。画家、摄影家们创作基地落户了,诗人杨四平工作室的牌子也挂在了这里,影视剧导演们陆续将目光瞄准了这里,除早就拍摄完成的电视连续剧《米市春秋》外,电影《关关雎鸠》剧组干脆在此扎下根来。

  开发西河,也许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但我们起码可以先将西河古镇保护起来,譬如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等,作一些简单必要的修复,给我们后人留下一个徽韵浓郁的西河古镇。

庐山:吹响全民抗战的号角(寻访抗战故地⑦)
湘江赛龙舟
收藏西河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