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火起来容易,一直火下去难。如果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创作层面上的问题,青春片就可以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国产类型片,如果不能,也不会消亡,但会冷下去、“泯然众人”。青春片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借鉴贺岁片和商业大片的发展历程看,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就会有答案;换言之,青春片用于嬗变、用于给自己正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段时间青春片扎堆,涌现出《何以笙箫默》和《左耳》等片,虽然挑起了国产片票房的大梁,但也没少挨骂。一边是口碑差,一边是有观众,青春片一如青春,呈现出经纬分明、色彩鲜明的“两极现象”。
(一)
青春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网络电影《老男孩》,那是典型的青春怀旧片,口碑也不错,但真正引爆青春题材的还是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亿多票房至今没被超越。当然,《致青春》之后青春片就陷入了“叫座不叫好”的怪圈。
青春片属于中小成本电影,投资不多,拍摄周期不长,但有市场,性价比高,像去年的《匆匆那年》,票房近6亿,制作投资还不到4000万,所以青春片很快就成了气候,这是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的。
由于青春片是新兴电影,类别划分还不成熟,但大致可分为校园青春片和社会青春片。前者的爱情故事主要发生在上学期间,像《同桌的你》;后者像《何以笙箫默》,主要的爱情故事是在学子们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之后。青春片最大的优点在于爱情的纯真和纯情,最大的特征是讲述现实语境中学生的初恋和青春成长——这点有别于一般的爱情片。
(二)
青春片的目标受众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正在长大,但还有些懵懂——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青春片的主角若是“85后”,那就是主打“85后”观众,是“90后”就是给“90后”观众看的,其实不是这样,青春片不是某代人的情感回忆录。青春片有点像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剧,可以影响几代人,而不限于某个年龄段的青年人。
当然青春片有怀旧的观众,他们倒是可以按年代来划分。对这些过来人而言,青春片里有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纯情,所以往往能引起怀旧。尤其是当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被非感情因素左右,幸福指数和安全感不高的时候,这种怀旧往往能给心灵打开窗口。
初恋、青春成长、怀旧是能带给人美好情愫的,但青春片为何又遭遇骂声一片呢?当然,这骂声有善意的、有恶意的,但不管怎样,青春片自身是有问题的,最突出的要数情节俗套和人物不真实了。
出国、车祸、堕胎、父母破产等桥段在青春片里比比皆是,备受诟病,尤其是堕胎,引来恶评一片。连苏有朋谈到《左耳》时,也以片中没有堕胎来表明影片的与众不同。不过《左耳》里没有堕胎但是有车祸啊,而且还是两次,所以还是没能跳出窠臼。青春片的人物也不够真实,很多观众往往是一边欣赏着青春的颜值、怀旧着自己当年的纯真,一边对故事中的人物不以为然: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根本不这样,没那么开放,没那么多事儿……影片太假了。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问题,青春片真正致命的是热闹背后的选题危机。从创作的角度看,青春片之所以火了,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校园青春和爱情,但这个面太窄了,受制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受制于小学——中学——大学的成长历程,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和构建,所以青春片往往借助于车祸、堕胎等来推进剧情——老耍“三斧头半”当然成问题了,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观众对青春片的要求可不低。对于科幻片和超级英雄片,观众消费的是造梦和奇观,对故事的真实性、个人行为的合理性不会太较真;而青春片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青春,也容易拿自己的真实青春去对比,甚至“对号入座”,所以青春片更加众口难调。
(三)
青春片要重树形象,洗刷掉一身的口水,甚至污水,没有捷径可走,题材再不好拓展也得拓展,也得去求新求异求变。《左耳》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影片找到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灰色地带”,讲述了所谓的好孩子和坏孩子间的爱情,是有新意的。
除了拓展题材,青春片还应推进类型化,尽力打造成熟的类型片。题材毕竟是受限的,但类型化可以在同类题材上做文章。像吕克·贝松监制的《飓风营救》系列就是典型的类型片:片中不是女儿被绑架,就是妻子遭遇不幸,《飓3》里女儿已怀孕,估计《飓4》就该是这孩子被绑架了——创新不足,但还是可行的。
当然,国产电影不太推崇这种类型化和模式化生产,也没有这个传统,除了早年的贺岁片,最适合类型化的商业大片十多年来没有大的进步。张艺谋、冯小刚、姜文这些大导的片子,从内容到形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的大片风格也不一致,何谈类型化?但话又说回来,青春片有年轻优势,而且已被逼到了这份上,就不怕失败,去啃啃这块硬骨头,去闯闯,看看能不能闯出条新路。
青春片在努力前行的同时,也得注意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像《何以笙箫默》,片方面对网友的吐槽,声称很多槽点是预埋的——如果这不是“自黑”和自嘲、而是实情的话,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槽点可以引起吐槽,用吐槽提升关注度是拉高单片票房的有效手段,但损害的是品质,给青春片的形象抹了黑,是急功近利、甚至杀鸡取卵的表现。
青春片火起来容易,一直火下去难。如果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创作层面上的问题,青春片就可以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国产类型片,如果不能,也不会消亡,但会冷下去、“泯然众人”。青春片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借鉴贺岁片和商业大片的发展历程看,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就会有答案;换言之,青春片用于嬗变、用于给自己正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