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前往镇江,汽车刚入市区,西津渡古街便吸引了我的眼球。
古街两侧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在这里,可以看到“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题额。此次镇江行,是专程来看望我二舅。二舅88岁了,依旧精神矍铄,他自幼喜爱中国历史文化,且精通书画与篆刻。据他介绍,从西津渡的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几百米长的街道上,有各式店铺 150多家。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一块半人高的方石碑已经磨白,上面隐约可见“奉忠永禁”的题头,碑文模糊不清。这是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光绪十五年(1889年)初,被焚毁后由清政府赔偿,照原样重建,1890年竣工。竣工后清政府为了禁止再次被民众破坏,特立碑警示。古街上还有木匠店、缆绳店等一些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解放前这里还专门设了一个警察分局,这些林林总总的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向我们再现了一个完整的小社会。
走在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传来千年的历史回声,引起我无限遐想和思古之幽情。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曾连声赞叹:“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在西津渡,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无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西津渡是古老的、历史的。这里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悠闲自得地生活着,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