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

赏游华北乡土 触摸美丽乡愁

京津冀打造名镇名村之旅

本报记者 赵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2日   第 07 版)

  暖泉镇古城堡

  于家村

  南腰山村的王氏庄园

  王硇村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古北口长城

  杨柳青镇

  胜芳镇临水人家
  本报记者 赵珊摄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一滴水、一壶酒、一段记忆、一缕愁思……

  华夏五千年文明最基础的生活单元是古镇村落,它们承载着乡土中国最久远记忆的“根”与“魂”。京津冀这片华北大地历史悠远,散布其间的名镇名村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三地推出十条黄金线路

  日前,由河北省旅游局等联合主办的“游名村、赏名镇、触摸乡愁——2015京津冀游客河北名镇名村首游式”,在霸州市胜芳古镇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旅游部门负责人、名镇名村负责人,京津冀旅行商、自驾车俱乐部代表等参加了首游式。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文明历程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京津冀旅游发展重要的资源构成。

  首游式上,京津冀首次联合推出了“京南古城3日游”、“京东长城古镇3日游”、“太行山古村深度5日游”等10条特色鲜明的名镇名村黄金旅游线路。据介绍,这10条线路是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整合了三地的名镇名村旅游资源。其中,3条由北京出发,将北京古北水镇、天津西井峪村和张家口、保定、唐山的名镇名村进行整合。2条从天津出发,将天津杨柳青镇和廊坊、保定的名镇名村进行整合。5条是河北省内线路,主要针对太行山沿线,将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名镇名村进行整合。

  感受北方老家乡土气息

  从燕山山脉到太行之脊,华北平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古镇古村像珍珠般镶嵌其中,承载着历史积淀,以其完整而独特的人文环境、历史风貌成为展示地域文化最夺目的标志。

  此次推出的10条线路涵盖了京津冀数十个古镇古村,文化内涵各具特色、颇为丰富。正定古城被誉为“古建筑宝库”,是我国县级唯一拥有7处国宝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自古为兵防重镇,衍生出融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塞外名镇——暖泉。邢台英谈村的民居全部由青红两种沙石岩建成,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寨。邯郸广府镇风貌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和世界闻名的太极圣地……

  这些古镇古村融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鲜明的建筑特色、奇异的地方民俗为一体,依旧保持着古老的风貌,一街一巷、一砖一石都传承着渐渐失散的生活气质和乡土气息,构筑起华北平原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情感。它们是一个个可以嗅着泥土芬芳闭目养神的地方。游客需要用心去体会,静心去解读。

  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景观

  名镇名村合理适度地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历史建筑等资源,有利于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记者从河北省旅游局了解到,该省将推出一批名镇名村旅游招商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实践、理念新的专业投资经营者,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打造,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名镇名村的旅游开发投入,争取将名镇名村开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精品村镇、示范村镇。

  

  暖泉镇

  塞外名镇 安静纯粹

  始建于元代的张家口市蔚县的暖泉镇,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北方小镇。古镇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得名“暖泉”。古镇历史悠久,古镇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所交融衍生,集“古城堡、古戏楼、古民居、古寺庙”于一体。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达到小镇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个城堡在经历了上百年风雨之后,虽显斑驳,但处处透着历史的淳厚与沧桑,默默地讲述着此地曾经的繁华与富庶。

  相比其他古镇,漫步于此,更多了一份安静与纯粹,感受那份苍凉、粗犷、豪放,观看精彩绝伦的打树花表演,体会岁月痕迹诉说着历史记忆。

  于家村

  石头堆砌 家族史诗

  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于家村是一片石头的天地。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古村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居住的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后裔,自于谦起繁衍至今已有26代。于氏先人开山凿石,垒房盖屋,建造了规划有序、独具特色的石头村落。村内可谓比比皆“石”——石桌、石凳、石磨、石阶、石井、石窖等。村里标志性建筑是建于明万历九年的清凉阁,它的独特在于不打根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巨石就地从下到上垒成。 到此旅游,可以踩着石头小路,向着巷子的幽深处寻去。看御赐牌坊、石头楼院、明清古道,听石头无声地讲述千百年的沧桑往事。

  南腰山村

  一座庄园 半部清史

  俗话说,看皇家艺术要看北京故宫,看民居艺术要看山西乔家大院。其实,保定市顺平县南腰山村的王氏庄园,无论规模还是形制都可与乔家大院相媲美。 王氏庄园建成于乾隆年间,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也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看完一座庄园,犹如读半部清史。庄园房屋500多间,现存各类房屋156间。作为核心建筑群的“仁和堂”是一个由10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套院,现存4个正院,2个跨院,成为珍贵的古建文物。庄园又是一个难得的影视基地,这里先后拍摄过《野火春风斗古城》、《天下第一楼》、《青春之歌》、《大决战》、《天下粮仓》、《曹雪芹》等多部影视剧。

  王硇村

  太行深处 川寨景象

  在太行山东麓河北沙河西南部半山腰间,隐藏着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村落——王硇村。祖籍四川成都府的王氏先祖镇京总兵王得才在此修建了这个村庄。王硇村既有北方建筑之雄伟,又有南方建筑之秀丽,交汇出一幅美丽的川寨景象。村子的建筑都是用丹霞岩石建成,院院有楼,房房有耳,既像城堡又像迷宫。整个村落,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每座石楼都有相通之处,逢岔路口的石楼上都有耳房,具有瞭望功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古村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像一位历史记录者,默默地记录着王硇村发生的一切。

  赤岸村

  革命摇篮 红色记忆

  邯郸市涉县赤岸村是革命老区,这里走出了2位元帅、36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走进革命老区赤岸村,便会感受到浓烈的红色气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在此。村中现存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等红色遗迹。刘伯承、邓小平曾居住在赤岸村。走进这里,耳畔似乎就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仿佛能看到八路军与当地百姓共同抗战的情景。赤岸村的革命情怀震撼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古北口镇

  京都重镇 古韵犹存

  古北口镇位于北京密云县,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誉。这里空气清新,植被茂密,山环水绕,是酷暑时节京郊避暑的较佳选择。 古北口镇正如它的名字般韵味悠长,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它仿佛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坐落于燕山山脉间。由于其厚重的历史,吸引来许多游客至今寻古。最负盛名的便是古北口长城,不仅以其险峻、秀丽令人流连,更因为在崇山峻岭之中,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更能令人感受长城金戈铁马的千年不屈风骨。古北口镇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听不完的故事。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多次光临,都会沉醉于它的悠远与醇厚的古意中。

  杨柳青镇

  年画之乡 丹青兴旺

  蘸一笔墨色,渲一缕吉祥,听一曲笛声,便是杨柳青镇的初见之感。杨柳青镇距天津市中心16公里,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杨柳青镇以“杨柳青年画”而闻名。海外有这样的说法: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画,有年画的地方就有杨柳青的影子。这里曾出现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兴旺景象。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

  小镇的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1875年建成的有华北第一民宅之称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镇淳美的风俗画卷。

  胜芳镇

  胜水荷芳 北国水乡

  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镇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原为水乡。胜芳南临白洋淀的东淀,北望燕山,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北宋年间,此地的“胜水荷芳”为文安府八景之一,后世便以“胜芳”为此地之名。从这个名字上可以遥想胜芳荷花连天、芦苇蔽日的北方水乡圣景。

  “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胜芳镇商贾云集、风景秀丽。乾隆皇帝曾留下“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美誉。 胜芳南音乐会和胜芳灯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当地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传承。电影《血溅津门》、《小兵张嘎》、《燕子李三》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摄。

  

  八篇村镇稿由类晓冉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来自百度

京津冀打造名镇名村之旅
北方古镇 别有乡愁(旅游漫笔)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