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178))

——印度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2日   第 06 版)

  礼节

  双手合十是印度古礼,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行礼时,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身子略前躬,头微低。若一手持物,则可举右手施礼,但不可举左手。对长辈举手宜高,以示尊敬;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示关怀。外国人初到印度,学双手合十礼,有时会不断点头,这不符合印度人的规矩。现今印度,握手礼节也很流行,只是妇女不习惯与异性握手。

  另外,在印度,特别是在南部,流行摇头“yes”,点头“no”,表示“同意”或“肯定”时,先把头稍微歪到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也就是说以摇头方式表示“知道了”“好的”。而点头,则表示否定,即“不同意”“不是”“不行”。

  习俗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鞋子,进门时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

  印度教视牛为神圣,爱牛、敬牛,牛 可 随 意 漫 游 街 头,不许打牛,更禁吃牛肉,也禁用牛皮制品,如腰带、表带、鞋、衣服等。印度人对动物有特殊感情,如凶猛的眼镜蛇,被看作“神的朋友”,因而对其顶礼膜拜。此外,对猫、狗、龟、鼠等动物,也都各有崇拜者。

  印度人不喜欢玫瑰花,忌送人百合花。忌吹口哨,若以此招呼人,则被视为冒犯人格的严重失礼行为。

  餐饮

  印度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烹调爱加入辛辣香料,如咖喱粉等。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佐料和两三碟小菜用来蘸面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叶。正餐宴请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次送上,不依次上菜。正餐之后都有配搭食品,通常是沙拉和酸奶。甜食多为冰激凌、布丁以及水果等。主人一般会殷勤地为客人布菜,客人一般不能自行取菜。餐后客人要向主人表示敬意,赞扬食品好吃。印度素食者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荤食。印度人忌食蘑菇、木耳、笋类蔬菜,甚至鸡蛋也有人不吃。印度人就餐使用盘子,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通常以手取食,因而饭前很注意洗手。以手取食的规矩是,用右手抓取,且只用拇指、食指与中指。餐后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忌用左手或双手递送食品和敬茶,认为左手肮脏,除上洗手间外,均需使用右手。印度人大多不喝酒、不吸烟,但爱喝茶,红茶是他们的主要饮料。在印度请客时,往往会请在座者中最有钱的人或者最受欢迎的人付账。到印度人家里做客,宜给主人、孩子带些水果、糖果作为礼品,但女主人往往不跟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头是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不可触摸印度小孩头部。

  服饰

  虽然在社交场合西装革履流行,但民族服装也很常见:男子上身穿“吉尔达”,即宽松的圆领长衫,下身则穿 “陀地”,即以白布缠绕在下身、垂至脚面的围裤。在正规的场合,则在“吉尔达”之外,再加上一件外套。妇女服装则是“纱丽”,即一大块丝制长巾,披在内衣之外,好似一件长袍,从腰部一直围到脚跟,使之形成筒裙状,其末端下摆披搭在肩头,自成活褶。纱丽色彩鲜艳,图案优美,是印度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印度妇女大多习惯在自己前额上点红色 “吉祥痣”,过去是用来表示妇女已婚,而今则主要用于表示吉祥如意。此外,印度妇女喜爱佩戴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但寡妇不能带任何首饰。出于宗教原因,男锡克教徒有不理发、不剃须、夹发梳、带铁手镯、佩带短剑的习惯。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为侨服务的好伙伴(我与海外版)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178))
温馨的家(海外纪闻)
“辞不达意”应写成“词不达意”(语文信箱)
期数:351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