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世界和平的守望者

——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群体

本报记者 苏银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1日   第 04 版)

  2005年9月,梁阳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时视察埃塞俄比亚维和部队。
  (资料照片)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这就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队伍中的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群体。自1990年4月起,我国已经累计派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1660名,目前仍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共83名。

  无惧无畏 书写“中国担当”

  “在硝烟中睡去,在炮火中醒来。”

  曾任中国赴叙利亚军事观察员的刘勇这样描述在大马士革的那段岁月。2012年4月,在国际社会的艰难斡旋下,叙利亚内战交战双方实现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联合国通过第2043号协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监督叙利亚各方停火情况。当时,中国一共向联叙团派出了9名军事观察员,刘勇是其中之一。

  直面危险,是远在他乡的军事观察员们的常态。现任海军发言人梁阳在担任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核查办公室副处长期间,曾遭到武装派别的拦截。“在用语上要特别谨慎,一个单词用不对都可能冒犯到对方”,回忆当时交涉的场景,梁阳如是说。

  2013年12月30日,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发生安全部队与不明武装分子之间的较大规模交火事件,电视台、机场等都被武装分子占领。第二天一早,在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运管中心工作的中国军事观察员赵和伟,就冒着危险来到特派团总部,继续坚持工作,不远处交火的声音清晰可闻。结束任务回国时,赵和伟收到特派团总司令、运载控制中心主任以及我驻刚果(金)使馆武官处签发的3份褒奖信。

  独辟蹊径 贡献“中国智慧”

  沉稳干练、反应敏捷的赵京民,早在1991年就担任过军事观察员,2007年8月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为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部队司令,开创了中国人担任国际维和部队司令的先河。

  联合国特派团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如何妥善处理多元文化差异成为履新的赵京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在达成的协议中,停火双方均同意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以定期Visit(访问)营地进行监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特派团采用的往往是Verification(核查)的说法,这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拒绝接受。”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赵京民对症下药。特派团团长朱利安·哈斯顿起初并不理解,赵京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打消了他的疑虑:“你去医院Visit一个医生,难道只是为了找他喝茶聊天吗?”仅仅是措辞上的微小改变,却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核查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哈斯顿团长冲着赵京民竖起了大拇指:“赵,你让我见识到了‘中国智慧’。”

  恪尽职守 树立“中国形象”

  勤奋,这是中国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留给其他国家维和人员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很多长期守候在监督团工作酒店外的媒体记者在报道中说,“中国队”是大楼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正常上班时间是8时,但中国人总是7时就到了,22时下班也是常态。在这里,中国军事观察员张跃放弃休假,连续工作了100天;也是在这里,中国军事观察员创造了连续值班21天的最高纪录。

  专业,是另一张鲜明的“中国标签”。联合国的官员们都知道,中国军事观察员提交的报告,错漏的地方很少,格式也最为规范。一个细节让赵京民记忆深刻:在西撒哈拉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中国军事观察员撰写的英文值班日志工整规范、毫无差错,令来自英美国家的观察员也赞叹不止。

一批新规今起实施
世界和平的守望者
“新杭州人”举行集体婚礼
图片报道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在西藏指导抗震救灾
北京—明斯克—布达佩斯—北京航线开通
我代表在联合国介绍援助尼泊尔抗震情况
我112人方队将参加俄阅兵
班禅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震灾区举行祈福法会
秦兵马俑二号坑启动第二次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