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有了好模式 钱不是问题

西安创新机制兴水利

本报记者 潘旭涛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1日   第 05 版)

  汉城湖

  灞渭桥

  3年前,西安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八水润西安”。随即,有两种声音产生。一种是盛赞汉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将再现;另一种是疑虑600亿的项目资金从何而来。

  今年4月底,记者来到西安汉城湖,看到了市民在碧水畔、绿草间休憩、游玩的场景,也同样想问:将昔日西安最大的污水沟改造成如今的4A级景区,钱是从哪儿来的?

  陕西省水利厅总规划师黄兴国是这样解释的:“通过BOT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污水治理好了,周围地价提升后,投资就自然收回来了。西安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投入—运行—回报’投融资机制,我们计划在关中水系建设中推广这一经验。”

  一个点子撬动十亿资本

  在西安雁塔区,记者看到了一条小河,水量不大、清澈可见底,一个入水口将水流汩汩送入河中。一问得知,入水口的另一端其实是一座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这座污水处理厂就是BOT模式的产物。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简单说,就是政府让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允许其出售产品获取利润。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而BOT正是PPP的一种类型。

  据了解,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承担,政府再按每立方米0.956元的价格付费。这样一来,政府就避免了一次性的大量资金投入。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目前西安已引进企业投资11.6亿元建成了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

  当然,政府会为企业提供适当的配套。去年,西安市政府投入1.2亿元,先期在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居民集中区进行除臭加盖。

  财政投入不遗余力

  西安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财政投入。据了解,2014年,西安落实市级财政投资2.79亿元,有力保障了水源工程、农村饮水、节水灌溉、小水、工程维修养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起,西安市财政每年新增安排水源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蓄水、引调水、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等水源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用水需求。

  水利建设基金也是水务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早在2005年,西安市即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开始按年度安排项目和资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安市级水利建设基金年度规模稳定增长,其中,2011—2014年累计落实水利建设基金项目投资24.5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工程和民生水利发展。

  西安还将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作为推进农村水利的攻坚力量。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2013年和2014年,西安市本级分别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农田水利专项资金1.4亿元,共计2.8亿元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项目安排上,按照集中连片建设,整体发挥效益的思路,实行竞争立项、专家打分、绩效评价制度,既调动了区县工作积极性,又确保了投资效益的及时、充分发挥。

  多赢效应初步显现

  汉城湖工程还被水利专业人士评价为“水利投融资改革的一个范例”。之所以称为范例,就在于它的多赢效应:改造环境、资金收益、旅游产业、生态养护、防洪调节……

  西安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以来,通过对渭河、灞河等10条河流主要河段进行生态治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建成西安湖、仪祉湖、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沙河水街等一大批湖泊湿地,新增生态水面6750亩、湿地面积1.46万亩。“八水润西安”工程还在推进,西安将今年的目标定为:新增湿地面积6350亩,新增生态水面2800亩。

  据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端午节期间,沙河水街、汉城湖、世博园以及护城河示范区等已成为西安旅游新热点,共计接待游客129.76万人次,占全市总接待游客量一半以上。

陕西强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西安创新机制兴水利
“七个着眼”助推县域经济
艺术品超市开进咸阳029艺术区
甘为人梯的“工人教授”
资讯快递
荣民集团让党建成为生产力
责编:尹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