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国人的丝绸情结(旅游漫笔)

红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前些日子,同朋友一起来到南京市中心大行宫地段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参观,在游走中见识和欣赏了很多顶级的丝织品。特别是在云锦陈列馆,那五颜六色的旗袍等丝绸制品,让我们眼花缭乱、赞不绝口。有1500多年织造历史的南京云锦,以其特殊的浮雕、镶嵌技艺,表达出特殊的审美境界和艺术魅力,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丝绸起源大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我们的祖先率先发明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丝绸,自汉代起还大批运往国外,让丝绸世界闻名。东西方沟通之路由此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亦被称为“丝国”。

  中国人喜欢丝绸可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仅对丝绸制品爱不释手,更有对丝绸文化的心领神会。一只桑蚕在28天生命中能吐1000多米细丝,她用一生创造了丝绸的奇迹。蚕丝那三棱镜般的特殊纤维结构,让丝绸以不同的角度折射阳光,形成独特的光泽表面。莹亮的丝,柔美的绸,写就了五千年中国丝绸绵延不绝的美丽传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据说丝绸文化也对古代文人创作影响极大,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就几十次随意地运用丝绸文化意象来解读文理。“素纹为绮,彩纹为锦”,古人用“锦绣”“绮丽”,来形容描绘山水和抒发胸臆的美妙文章,来梳理文章的文脉和义理,理解了丝绸,也就学会了作文。

  我的幼年时代处在物资匮乏时期,那时只在电影和展览馆及自己的想象里,见到过织造和印染精美的丝绸锦缎。小时候我们的大院里有很多桑树,我们也喜欢养蚕,然后让蚕在一大块玻璃版上吐丝,形成一块真丝方片,我们就在上面绣毛主席的画像。后来,生活水平逐渐好起来,喜欢丝绸服饰的人越来越多。记得曾经有段时间,很多人喜欢用特殊工艺精纺而成的重磅真丝做服装。那绵软的质感、那柔和的光感、那挺括的垂感,给人高雅华丽的感觉,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如今国人对生活的追求是:身居都市,情归自然,品质生活。这种细密、通透、潇洒、轻松、真切的感觉,就是丝质般的生活和意境。

  离开江宁织造时,在朋友们鼓励下,我在博物馆的丝绸专卖店给夫人买了一块漂亮的大方巾。朋友们都说,回去一定会受到夫人的表扬。去年初夏,在蓝岛大厦还为夫人买了两件丝绸衬衫。夫人说,过去的丝绸衣服如真丝双绉总爱缩水和变形变皱,总需要熨平;现在丝绸成衣新工艺推出,一般好品质的丝绸成衣基本不缩水、保色鲜、易打理,她特别喜欢。

  夏天又到了,很多服装店都推出轻薄漂亮的丝绸衬衫。给自己和爱人多买一件吧!真丝还有“健康纤维”的美誉。穿着丝绸服饰舒服凉快、柔软滑爽、高贵典雅,还保护皮肤,据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防止紫外线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

  白居易在长诗《缭绫》这样写到:“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中国人描写丝绸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现如今中国正与世界一同分享丝绸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游苏州吴江 寻丝绸源流
中国三大名锦
国人的丝绸情结(旅游漫笔)
真丝绸鉴别方法
江南三大绸都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