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绘制首个国人基因图谱 自主研发实现产业突破

华大基因:打造世界基因测序航母(创新之城)

刘旭林 吴锐 陈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9日   第 07 版)

  图为由华大基因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图①一名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农业员工在实验室做实验。
  图②展板展示着华大基因科研人员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
  图③与华大基因有合作关系的外国科学家,在工作之余喝咖啡。
  李明放摄(新华社发)

  日前,国家公布基因检测临床试点单位名单,深圳华大基因临床检测中心成功入选。至此,华大基因已获得了国家公布的包括遗传病诊断等4项基因测序项目在内的临床试点单位资格。从“代表”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起步,到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再到最近成为国家首批基因检测临床试点单位,深圳华大基因正瞄准打造世界基因测序航母的目标,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1 使命引领学科前沿

  深圳盐田北山工业区的一个大院子里,有一栋不新不旧的8层建筑,看起来既不像学校的教学楼,也不像企业的办公楼。2007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家制鞋厂的厂房,现在,它是世界“基因测序航母”华大基因的总部所在地。

  这家8年前落户于此的民营机构,仅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基因科学领域从同步到部分引领的大跨越。尽管它的总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华大基因的研究分支机构已经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研人员规模超过5000人。迄今为止,华大基因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共计185篇,连续6年名列《自然》排名中国科研机构前5名;他们的荣誉墙上,不仅有人类基因组计划、亚洲人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研成就,更有成功研发非典病毒诊断试剂、推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启动宫颈癌检测项目等成绩斐然的临床突破。

  如果时光回到1999年,在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和他的小伙伴们自掏腰包,联手创建华大基因的时候,恐怕没人会想到,这个最初不足10人的团队,会取得今天这些成就。

  如果说,华大基因所从事的科学探索,是解密基因这个生命科学中最为基础却最为神奇的要素,那么,华大基因自身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始基因,让它能够在全球生物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成功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的独特发展路径?

  汪建说,抱着强烈的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华大基因从一开始就介入到世界基因组研究的最前沿,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遵循基因组学发展规律,不断滚动发展,这是华大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2 根植深圳创新沃土

  伴随着基因组学新技术的巨大变革,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通量达到了原有技术的100倍。从2006年开始,华大基因登上了新的台阶,发展到BT+IT、大科学与大数据的深度结合,积极谋划大产业布局。2007年,在深圳市的支持下,华大基因南下深圳,从此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开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产业引导,深圳都集中全市资源攻关科技创新。按深圳市市长许勤的说法,就是深圳的科技创新,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华大基因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开始了新的思考:既然技术条件成熟,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100%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

  2008年,华大基因组织开展“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项目。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完成后,华大基因在王俊的倡导下,又提出了百人基因组计划,将基因组图谱扩展到100个黄种人、100个黑种人以及100个白种人。这个计划之后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科学家的支持和参与,并成功扩展成为一个更加宏大的“千人基因组计划”。

  这个计划加上后来华大基因主导的“人类肠道基因组计划”,让华大基因扮演的角色,实现了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一系列令国际瞩目的成就的取得,也在业界一次次引起强烈反响。据统计,华大基因南下深圳后,已发表在业内较有影响力的论文960余篇。

  3 基因科技迈向产业化

  新兴生物技术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而基因产业是其中一个应用前景广泛、科研基础较好的领域。在这个行业,中国已经跟国际接轨。随着大科学、大数据、大平台的建立,如何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实现产业突破,成为华大基因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华大基因着眼于全球视野,自成立之日起,便组织、参与多项大型国际性及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例如,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会议、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等。其中全球基因组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盛会——IC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将于10月22日-25日在中国深圳举办第十届活动。本次ICG会议将关注基因组学领域最新的突破和进展,主题涵盖临床基因组学、生殖健康、癌症、衰老、宏基因组学、系统基因组学、农业工程、生物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生命伦理和社会影响、组学和生物产业等。华大基因还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基因库——国家基因库,将更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国宝贵的遗传资源,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提升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地位。

  随着基因技术的通量越来越大,准确度越来越高,未来个人基因组成本有望下降到1000元以下,产业化也将越来越近,基因技术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化时代。华大基因正在积极引领着这个新时代的开端与发展。2013年,华大基因斥巨资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三大高通量测序仪制造商之一——完整基因组公司(CG)。这项收购不仅实现了基因测序仪器的国产化,使华大基因的核心设备不再受制于人,而且为华大基因引领全球基因组学的大数据和大产业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

  华大基因的发展战略四部曲(即,“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也在从蓝图的第二步“科技服务”走向第三步“医学服务”。而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在基因测序和分析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物大数据足够丰富之后,构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在常规诊疗中享受基因科技产业化成果的“人人服务”模式。

  未来,凭借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技术,基因检测将会更多地应用到临床健康领域,基因测序将迈向个人基因组时代,给健康事业带来革新,为解释人类重大疾病发病机理以及开展个性化预测、预防、治疗打下基础,实现精准预测、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康复。

华大基因:打造世界基因测序航母(创新之城)
曹龙骐 金融学界的“不老松”(深圳名家)
“深圳学派”建设再结硕果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