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警惕雷人的“足球神剧”(体坛走笔)

刘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7日   第 08 版)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在中国风靡一时。伴随着中国女排强势崛起,国人不仅记住了青春甜美的女主人公小鹿纯子,更记住了张蓉芳、郎平、周晓兰等骁勇善战的女排姑娘。由此,“中国女排”这一光荣的名字,成为中国体育的代表和骄傲。

  如今,足球改革正在进行。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批与足球相关的影视剧也应运而生。但个别剧目古装、穿越、三角恋等“耳熟能详”的题材让人啼笑皆非。

  优秀的足球文艺作品应当能提升足球兴趣、营造足球氛围、弘扬足球文化,从而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双重认可。在足改热潮激励下,相关影视剧的涌现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从一部分曝光的“足球神剧”来看,足球的筐里装的却是“三俗”私货。

  足球影视剧对编导、演员等要求相当高,如果不看球、不懂球,不了解真实的足球运作,就难以制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只能贻笑大方。恐怕,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剧本“新瓶装旧酒”,表面热闹,实际俗套的原因所在。

  其实,国际上不乏优秀的足球电影,如《一球成名》、《伯尔尼的奇迹》、《极度狂热》等。国内电影《少林足球》中的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这些影片的共同特点,是让“足球”当主角。做真、做实了足球的文章,由此而生的情感和力量也就格外动人、真切。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我国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面对可以预见的足球影视剧热潮,对这些问题同样应当予以警惕。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文化渗透在体育当中,体育精神、体育道德需要通过文艺的方式得到阐释和传播。足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足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培育体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这也需要文艺界的响应和支持。

警惕雷人的“足球神剧”(体坛走笔)
中国队力争全胜
中国摩托艇联赛将开赛
韩国高丽参 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
责编:汪灵犀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