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壮乡从来不缺少美丽,只缺乏采集美丽的游人。”
前些日子,记者前往广西边境线上的大新、靖西、那坡三县采风,当地人都这么说。
在壮乡人眼里,当地山水可媲“画廊”,堪称“大美”。在中国,美景无数,公认的大美之地屈指可数。但你只要走过中越边关,是会对壮乡人的自信表示认同的。
我现在的心情,恰如诗中所言:“来时尽揽山间趣,归后常思世外天。”
异国风情画
其实,以画喻景,往往是文人笔力不逮时的一种敷衍。广西边关的异国风情之美、奇山秀水之美、壮乡风俗之美,都是一言难尽的。
大新县境内的德天瀑布,是个既能作画中游,又能感受异国风情的好地方。
进入景区,先从高坡远观,两处瀑布,一粗一细,悬在层峦叠翠之间。走近细瞧,粗的瀑布位于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因此取名“德天”。它宽达200多米,高差70多米,从断崖分三级跌落,瀑流湍急,礁石凸伸,好似壮族小伙子结实的筋肉。与它相伴的细瀑,从崖顶直落,形如越南少女的几束长发。它位于越南重庆县潭水社,名为板约瀑布。据说每逢雨季,“德天”与“板约”融为一体,形成宽达208米的大瀑布,更为壮观。
眼下,德天瀑布游人不绝,景优处更是摩肩接踵。而板约瀑布前,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或闲坐,或拍照。一位青衣农妇,赶着几头水牛,从瀑布前悠悠而过……
忽然,河对面几只竹筏,飞快地摇弋过来,及至岸边,撑篙的越南妇女举起一个小布袋,掏出手串、项练、盒药等物,向我们兜售。“这手串是沉香木做的,真的!”她的普通话,标准得无可挑剔。
从瀑布边沿石梯攀崖登顶,再沿水泥路走到53号界碑附近,一个规模可观的棚式集贸市场,立于越南一侧。摊贩大多为年轻的帅哥靓女,摊上商品多为橡胶拖鞋、花梨木工艺品、咖啡食品、香水药品之类,很投中国游客之好,又价钱便宜。同行几乎每人只掏百十元人民币,就买得一大包,连呼不虚此行。
对面越方山头上,一座大庙刚建成开光。据说,开光仪式是由越方高层领导人主持的。“德天瀑布一带,正在筹建跨境旅游合作区,越方对此很积极。”回到大新县城,县委书记赵丽向我们透露说。
大美山水画
德天瀑布源于归春河。这条神秘的国际河流,从瀑布上溯35公里,一直在越南境内蜿蜒流淌,我们再次见到它的靓影,则是在大新县硕龙镇隘江村边。河水呈墨绿色,其中心线即为两国国界。
村里的“老木棉·紫园”景区,一棚棚紫藤正迎春开放,一树树木棉花红得像支支火把,大片的格桑花以姹紫嫣红的缤纷喧闹着春天。归春河宽不过百余米,水浅处,踩着礁石就能来往,一些广西边民踏着石头寻着河鲜。邻邦的村子里,只听狗吠不见人影,只有近处一峰人头像般的石山在俯视并欣赏着边境的安宁与美丽。
边境线上的河水,条条都是秀美动人。乘舟黑水河上,水清亮得像镜子,把两岸山峰和茂林修竹映照得纤毫毕现。看拍得的照片,景物与倒影浑为一体,真假难辨。这种魔幻般的奇景,只能出现在地球上最干净的山水之间。
靖西县的鹅泉是归春河的源头之一。相传清朝嘉靖皇帝,曾给此泉赐名“灵泉晚照”。泉眼处深达45米,平时水温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水面锦鲤悠游,群鸭翻波,投下一把鱼食,便响起一片扑腾声。听导游讲,每日下午两三点钟,一群七八斤重的青竹鱼便会从潭底上浮,与游人打个照面,旋又沉没,周而复始,不离不弃。这一奇观,属灵泉众谜之一。
水秀,往往伴以山奇。中越边境一带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若竹笋,一根根“长”于畴野。间或有高山深谷,便是藏龙卧虎之地了。走进通灵大峡谷,赫然见到一百丈瀑布悬挂崖顶。高山之巅为何冒出如此大水?真是让人难以捉摸。钻入龙宫溶洞,一条巨龙游于池边,龙头、龙脊、龙尾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伟力神功!
在都市人看来,广西边关处处都美,所谓十步一景、百步成画,一点不夸张。于是,有些地方把乡村土路稍作硬化,或连成网状,就能供游人作“画中行”。我们骑车走了一段这样的“绿道”,掠过田畴花丛,穿过桥梁村庄,村口遇群鹅相迎,河边听村民清唱,感觉好极了。靖西县骑行绿道的起点,为庞灵河、龙潭河和公园河三河相汇之处,这里正建一条“驴友街”。过不了多久,一批院落客栈、庭院会所、亲水酒巴、小巷茶楼,以及戏台、乐坊、美食坊等,就能开张迎客。光是这些新鲜的名称,就足以引人心动与期待。
壮乡风俗画
绣球这种玲珑之物,过去屡见不鲜。这回在靖西县旧州古城,见家家户户都做绣球,很是好奇。
古街依河而建,石板路两旁立着古式民居,大青砖、原木门、花阁飞檐给人时光倒错之感。家家厅堂摆挂着琳琅满目的绣球,有大有小,均为12个叶瓣,寓意月月平安。球瓣上分别绣着龙、凤、孔雀、鸳鸯等吉祥图案,相当漂亮。一位耄耋老妇坐在自家门口,先把铁木屑塞进球瓣,接着一针一针缝合。旧州街上,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十多岁少女,人人会做这种爱情、吉祥信物,全镇年产绣球竟有300余万个。
离开旧州,又进那坡县中山村,一阵山歌飘飏入耳。村里正在举行“同歌节”,这个黑衣壮人的特殊节日,从农历正月十九一直延续到二月十九,一月期间,村民即便身处天涯海角,也得赶回来听歌、唱歌。
村头歌圩,正有男女对歌。女歌手着黑色大襟衣,穿大长筒裤,戴菱形头巾;男歌手则披大襟上衣,头缠数圈黑布头巾,腰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他们虽都不年轻,但唱起情歌,面露羞态,连同手持的发出奇香的柚子花,令我们不由得微醉。古往今来,黑衣壮族青年男女有对歌定情的习俗,不过,两情相悦之后,须征得父母同意,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礼仪,方可结婚。而婚礼只能在夜间举行,婚后新娘也不落夫家,夫妻须行“走婚”,一年定时相聚,直到怀孕生子,新娘才到夫家定居。
晚间的“娘海同歌节”,是节日里的高潮。歌圩设在村中搭起的草棚,由两名“仙女”与公认最会唱歌的两名男子分别对唱,从晚8时许,一直唱到转钟。
按黑衣壮人的说法,这两名仙女是天庭七仙女中二女与七女的附身,她们原为村中普通中年妇女,过去并不会唱歌。在法师主持的挑选仙女仪式上,她们鬼使神差般从众多人选中出列,坐在特备的垫子上,因此而中选。“别看她们没有山歌细胞,一旦仙女附身,不仅能对出山歌,还能卜卦,预测来年灾祸,并在对歌中一一解答,即使最棒的男歌手都不是她们的对手。”今天主持同歌对唱的“开路人”周寿权介绍说。
两名“仙女”终于在草席上盘蹆而坐,面对男歌手,她们双眼紧闭,双手挥舞着一条丝巾,摇头晃脑,滔滔不绝唱了起来。
“她要离开天庭了,向玉帝和王母辞行……她正洗米做饭,与父母兄妹道别……”懂得壮语的听众向我们解说仙女唱出的一言一行。我们像是听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而这些精彩故事竟是被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现编现唱出来的。
我们的思绪沉浸在歌声中。我们发现,这些黑衣壮人的智慧之美和天地同生、与山水同在,就像活化石,永远能供人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