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17日   第 10 版)

  ●经典文学是那些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和文学性,代表了一个时代精神的作品。当今的中国文学在推出更多经典化作品的路程上,还有不少困难,因为它要面临市场化的冲击、体制机制的限制、部分作家的浮躁等问题。一个时代文学的经典化必然引领文学向前发展,而在经典化过程中,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文学批评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价值和意义,没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指出。

  ●以文字创作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是诸多作品的“源头”。它可衍生出诸多艺术形式,比如电视、电影、戏曲、音乐剧、歌舞剧,还有动漫、动画等。也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的文学历史上,电影和小说都是互补的。近年来,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票房收视率表现不俗。当前,我们亟需保护这个多种艺术形式的“源头”,因为假若没有了良好的“母体”,我们的文艺创造力又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作家张抗抗表示。

  ●面对如今越来越商业化的电影市场,我们不应该只把电影当做一种商品来出卖。除去电影里故事的虚幻外壳,我们需要深入到一个真实人物中,从另一个角度来完善电影的生命,他们仿佛是结伴而来的行者,遁入到了电影的空门中。可以说,创作就是与自己的生活重新相遇。电影人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眼光、心境和情感来凝视你要表达的人、事、物,经过这一重转化与投射,用创作者的声音传递当代电影的价值观。

  ——台湾电影导演蔡明亮认为。

  ●快节奏的时代让许多作家应接不暇,他们的作品明显缺乏想象力。有人认为当下的现实生活太复杂、太精彩,作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现在媒体、网络那么发达,人们更关注于新闻报道中的奇闻轶事,而小说的作用被大大边缘化了。面对巨大的现实,许多作家都来不及去虚构。即便如此,小说家也要有自信自觉,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表示。

  ●戏说经典文化是指依据经典文化原型,通过再创作在立意上改变经典文化原有的教育意义、伦理意义、社会意义,增加了娱乐成分、幽默智慧元素,同时获得商业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对经典文化的戏说已成为一种文化常态,人们对戏说经典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现在人们已经对戏说文化兴趣递减了,只这一点就突出说明了,戏说经典文化现象最终不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收藏家章永平认为。    

  ●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不再是孤立的文本分析、作者论和类型研究,而是在最大限度整合所有这些内在因素的基础之上,对作为“电影”的批评对象予以相对全面、深入的考量和探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

  ●深刻反映“时代要求”的创作,必为历史所铭记,热情传扬“人民心声”的作品,必为人民所惦记。作品的影响力,作家的生命力,都取决于这种基于双向需求的文学与时代的关联,作品与人民的关系。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

  ●经典是需要精读的。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比如说鲁迅,由于时代隔膜,年轻人可能不喜欢读,但总要有所接触。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谈经典。

  ●人民在哪里,文艺创作就应当在哪里;人民的需求在哪里,文艺服务就应当跟进到哪里。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多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主要文艺阵地,表明人民在网络,文艺的未来在网络。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庹祖海说。

  ●所有有益于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元素与艺术样式,我们都可以“以我为本”地化用、借用,从而更好地契合当代审美趣味。现在有许多跨界合作,这在今天的京剧艺术中也比较常见,能够激发创造力,值得肯定。不过,这种跨界合作的成果如果冠以“京剧”二字,就要以不伤害京剧艺术本体为前提。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认为。

  (曹馨月辑)

文坛常青树梁晓声(当代英杰)
非常好声音
于洋 情倾银幕70年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