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

备份古老书法艺术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27日   第 11 版)

  将光盘加载到电脑,输入一个“中”字,刹那间,屏幕上布满了各式各样字体的“中”:汉代的静穆端严、南北朝的含蓄洒脱、盛唐的雄强博大、宋代的率性自我、元代的温文秀媚、明代的潇洒疏淡、清代的古质朴茂,还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字、钱币文字、印章文字、镜铭文字……那些带有历史遗泽的古老字迹,被带入了数据化时代,满血复活,汉字发展的轨迹一目了然。

  这个文化部立项的《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出版),是由书法家容铁主持研发的。

  作为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传承的文字,汉字笔画分布匀称,其长短与疏密相互制约,产生和谐的美感。汉字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和容器,为中华文明的积累、传播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本身还保存着丰厚的信息——在社会大动荡时期,文字往往异常混乱,而一统的新王朝为巩固中央集权,必然会对文字加以干预:秦始皇规定小篆为官方字体;汉朝改用蚕头燕尾、展翅欲飞的隶书;盛唐则选择了形体方正的楷书。不同书写工具也影响到汉字的风格:用利器锲刻的甲骨文遒劲刚直;铸刻于青铜器上的金文笔笔中锋;毛笔和柔软的丝帛乃至宣纸相遇,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漫长的繁花似锦时期。清·刘熙载曾言:“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历代书家那些充满个性精神风范的墨迹想起来就令人心醉心折: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行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的楷书,怀素的草书……

  随着汉字数字化,一方面,这些书法杰作的传承面临断流;另一方面,在中国软实力的输出中,古老而又年轻的书法艺术不应缺席。容铁说:“10年前我在法国的时候,很多外国人认为汉字是日本人创造的,因为人家不断去卢浮宫办书法展。如果自己不传播,文化的源头也会被忘记、被漠视!”

  容铁生于江苏古城镇江,他6岁学习书法,15岁学绘画,16岁学篆刻。曾受教于林散之、沙曼翁等名家。如今,他已是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协理事和西泠印社社员,却不满足于只成为书法、绘画大家。他说:“不站在民族的立场和高度看待问题,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2008年汶川大地震,1700年历史的羌族文献遭受灭顶之灾,让容铁警醒:假如早早做了数字化备份,就不会有这么惨痛的损失!

  早在1996年,他就做了“中国书法大字典”光盘。两年多前,他又提出了数据库项目,并为此放弃了对书法的钻研及每年上百万元的书画收益,每天至少工作7个小时,视力严重下降,终于完成了含9500单字、汉字重文约12.2万余字的数据库。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书法名作既可整篇欣赏,也可单字查询,他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书法数据库建设奠基人”。数据库发行以来,受到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热诚欢迎。容铁说,他们正在做网络版和手机版,以方便学习和使用。

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愁
重新审视人类自身
备份古老书法艺术
爱书妙语
十铜镯不如一金戒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