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各国年轻人远道而来,为了接触他们心目中神秘的中华文明,为了了解他们钟爱的中国文化,为了学习他们眼中那像画一样的中国文字。热闹的羊年春节刚过,中国各大学迎来了开学的日子。留学生们对新学期也充满了新的期待。
学习中文 实现梦想
在大部分的来华留学生内心中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中文情结。他们或是从小就接触到中文,或是由于某种机缘而对古老的东方象形文字充满向往。他们的梦想就是到中国学习汉语,在中文学习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也成为了他们新学期的新希望。
23岁的朴慧珍来自韩国,目前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谈到学中文的经历,她激动地说个不停。朴慧珍小时候跟着爸爸学写汉字,接触了一点汉语的她觉得汉语并不难,反而还很有意思。“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就意识到我应该继续学下去。”她说到这句话时满是喜悦之情。由于生活的城市不大,再加上当时汉语在韩国还不像现在这样热门,找一个汉语辅导老师的费用比较昂贵。慧珍学习汉语的热情却换来了父母的不理解。为了向家人证明她多么喜爱中文,她努力着——参加各种中文比赛以及各种汉语资格证考试。高三那年,她在一个汉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的坚持被父母看在眼里,她的努力也最终换来了家人的支持。她说,她的梦想就是到中国留学。现在,朴慧珍已经来中国学习生活4年了。新学期里有新挑战。去年,她从法学院转到了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转换专业意味着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她实现中文梦的重要一步。新学期朴慧珍的计划就是好好学习中文专业课,另外还要认真学习英语,她说未来她想到美国继续学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继续进行汉语言研究。
体验文化 畅游中国
留学生们在来到中国之前或多或少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来到中国后,他们的认知更加直观也更加多元。他们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所折服,也为它的丰富多样而惊讶,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强烈吸引着五洲四海的留学生们在中国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进行不断的探索。
俄罗斯女孩赛娜来中国也有4年了。16岁刚来中国时,赛娜只会说一句“你好”,现在的她在对外经贸大学就读行政管理专业。和朴慧珍不同,赛娜一开始对中文的兴趣没有那么强烈。赛娜的爸爸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希望女儿能到中国留学并学习中文。说到学中文的感受,赛娜心中就只有一个字——难,因为中文和俄语无论在字形还是语法结构上截然不同。来到中国后,赛娜就被中国文化吸引住了,也正是这种兴趣支持着她克服学习汉语时所遇到的困难,她骄傲地说:“我对中国文化有比较多的了解,我知道中国人特别喜欢红色。”当然,赛娜也表示,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她不懂的地方,她总是思考为什么中文歌曲总是听起来很悲伤,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她看起来奇怪的习俗。她说,她现在在中国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刚来时的不安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赛娜希望自己的中文能学得更好,这样她可以从社会、历史等多个角度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社会。她已经去过哈尔滨和天津,她希望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里能够游览和探索自己未曾见过的中国其他地方。
面对变化 随时调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兼外交学主任檀有志认为,留学生是中外公共外交的纽带,也是中国对外发散自身理念的窗口,能够推进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可以有更多元的认知,对中国政治生态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中国梦”是和平梦,是国强民富梦。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华留学生是未来中外交往中最有优势的群体。檀老师也对留学生提出了忠告:来华虽已“落地”,但更要“生根”,融入到中国文化社会中,不仅是流于表面,更要了解中国文化深层次的底蕴。
随着中国各个高校的国际化以及汉语对外推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留学生们的总体能力水平也不断上升。对于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及其出现的新特点,教学、管理等工作既要跟上,也要调整。去年底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中,给出了几点建议,如,放宽来华留学优秀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政策,允许优秀外国留学毕业生留华工作和生活。增加国际语言授课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