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高铁从多彩贵州出发,一路向东。穿越悠远宽广的龙里大草原,驶入风姿摇曳的广西,第一站,便在三江县悄悄地做了一个记号。就是这一停顿,让三江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高铁,正在为三江县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高铁公交化 侗族大歌更响亮
作为中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三江县东连桂林市龙胜县,西接贵州省从江、黎平县,北贯湖南通道县,南通融安、融水县,地理位置优越。但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使得三江多了几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奈与苦涩。
过去从三江县前往桂林,并没有直达的火车,只能乘坐大巴前往,耗时需3小时左右。而如今,桂林至三江仅需20多分钟即可抵达。有人戏称:一曲侗族大歌还未唱完,火车就到站了。三江,就在嘹亮的歌声中迎来了“高铁公交化”时代。不仅如此,贵广高速铁路三江客运站还将直接助力柳州、融安、融水、黎平、通道、龙胜等周边市县。
贵广铁路三江段建设只是三江县目前在建重点项目之一。该县境内三柳高速公路、桂三高速公路、古宜至林溪二级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目前,三柳高速公路三江段已完成投资13.2亿元,预计2015年底通车;桂三高速公路三江段完成投资近12亿元,预计2016年年底通车;古宜至林溪二级公路预计2015年底通车。
按照规划,贵广高铁、厦蓉高速、三柳高速、包茂高速等四条国家重要交通干线交汇于三江,并将在3年内陆续建成通车,百里侗乡即将跨入现代化“高速时代”。加上改建竣工的321、209两条国道和焦柳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乡村路网建设大步推进,三江将成为连接湘、黔、桂三省(区)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全国人大代表、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介绍,随着“高速时代”的来临,三江直接成为西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江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路网建成的难得机遇,举全县之力提升侗乡旅游品位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力打造珠三角、桂北地区重要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桂湘黔民族旅游集散地。
高铁新时代 侗乡苗寨等你来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三江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更有世界最高鼓楼——三江鼓楼、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世界最大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
三江不仅是侗乡,更号称“百节之乡”。每年从春节开始,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等富有侗族风情的节令接踵而来。“百家宴”上,惊天动地的行酒令更是能从年初行到年尾……无论什么时候来,都有可能适逢其会,邂逅惊喜。
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独特的侗族风情游成为三江最靓丽的名片。2014年,三江的游客总数303万人次,总收入19.56亿元。2015年春节期间,三江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同比增长28% ,旅游总收入5850万元 ,同比增长43%。
不过,三江并不满足于此。多年来,三江投入1000多万元配套完善各景区的旅游公厕、标志系统、停车场、游客中心、休息设施、天网工程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三江县旅游局一直希望三江成为一座让大家觉得宜游宜居的、有特色的城市,一座让大家恋恋不舍的城市。而三江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棋盘中始终握稳“旅游先行”这颗子。而高铁时代的来到,更是让这颗棋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江县组团参加以“迎接贵广高铁,深化区域合作,共建高铁经济带”为主题的贵广高铁旅游黔粤桂联合推介会。三方致力于以贵广高铁作为重要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内优惠措施互通共享,联手开发一程多站的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贵阳——都匀——三江——桂林——贺州——肇庆——佛山——广州——港澳跨省(区)生态旅游产业带。
三江,期许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山水文化走廊”上最重要的一笔,成为游客深度文化体验目的地、新兴旅游产业集聚区。
高铁经济圈 借势扬帆正当时
高铁的开通,给三江在城市提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条件。
民族特色是魂,生态环境是魄,惠及百姓的旅游产业是载体。三江的城镇化建设只有三者融合,才能绽放侗乡可持续发展的魅力。“侗元素”赫然的“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侗族特色休闲庆典之所多耶广场、“吉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月亮街、“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天天上演侗族大型风情实景演出《坐妹》的侗乡木结构圆体鸟巢……展示着赓续延绵的侗族文化。三江县城成为目前全国惟一一个拥有“4A”金匾的县城。
三江人万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是三江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坚守的理念。无论是县城建设、还是特色乡镇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建筑体的外立面,一切都要融入“侗”元素。
据初步统计,2014年三江全县茶园面积超过了15万亩,干茶产量达1.1万吨,产值10.8亿多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和7%,三江茶参加国内各种茶叶评比获得了4个金奖、2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再创新高。
三江的油茶街,已经汇集了50多家侗家风味油茶店,亲自掌勺的老板都是山寨子里走出的“油茶大师”。“放不尽的榕江木,流不完的浔江竹”,竹子为三江人筑起了一座福泽万代的“绿色宝库”。三江县有效组织村民进行毛竹低改,每亩竹林年增收可达900元到1000元,满山的毛竹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侗乡稻田养鱼这一传统产业也正在成为富民优势产业,今后,三江县将以“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向15个乡镇逐年整乡推进,初步形成“苗种生产-成鱼养殖-产品加工-销售流通”一条龙的稻鱼产业化经营格局,确保稻鱼共生、钱粮双增,打响“三江高山稻鱼”品牌。
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随着高铁经济圈效应的不断发挥,美丽的三江侗乡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而更多侗乡风味的特产正在藉由飞奔的动车走到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