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亚)你打算投资的领域是?”“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支持?”对于前一个问题,很多人“确实不知道该投资啥,但不想放弃机会。”对于后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信息”。这是一份调查问卷中的两个开放性问题,发放于在西安举行的一次中亚经贸交流说明会上。
随着“走出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资源富集的中亚地区已成为我国企业投资合作的新热点。然而,正如前述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一样,虽然很多中国企业家有着强烈的西进愿望,但却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不知道该投资些什么、如何投资。在进入中亚之前,他们更希望了解到有关中亚的全方位的知识和信息。
这同样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都已提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宝鸡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如今都已进入中亚国家。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最大的水泥厂和哈萨克斯坦国内60%的制砖工厂都是由宝鸡企业投资的。这样的合作既将我国国内过剩的产能很好地转移出去,对中亚国家而言,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的政治环境、法治环境、经济发展趋势等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免会走很多弯路。就政府层面而言,优化对外开放合作环境、完善与丝路沿线城市的合作机制、巩固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是加强彼此间合作的首要任务。而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适时提供智囊服务,则是让宏观政策完美落地的关键一步。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西安市市长董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将编制《中亚五国投资指南》,加强对丝路沿线重点国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渴望西进的中国企业看来,他们亟需的投资指南,既应在宏观上指导他们,“走出去”有哪些扶持政策,当地哪些投资领域尚属空白,市场需求旺盛,投资前景良好,当地的政治环境如何、政策法律有哪些特点;也应当有扎实的细节,包括与当地人之间的语言障碍怎么克服,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如何快速在当地办理企业注册,税收制度什么样,治安环境好不好、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等等。这样的投资指南才更加“接地气”,让企业“走出去”时少走弯路,也能更好地实现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