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北京昌平: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10日   第 09 版)

  未来科技城大桥在蓝天的映衬下雄壮美丽

  昌平加快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图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场景。

  9家央企已入驻未来科技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

  生命科学园先正达
  陆岗摄

  TBD云集中心启幕中国第四代商务园

  未来科技城内神华集团

  未来科技城
  张军荣摄

  未来的TBD

  作为北京中关村核心区之一、城市发展新区的昌平,按照首都功能调整、区域协同和产业分工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进一步把功能聚焦在科技创新之上,努力构建以“高精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打造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区域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生态宜居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中,坚守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产业和功能的高端化,实现“瘦身健体”。深度转型中的昌平区,已进入发展新常态。

  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

  两年前,中关村昌平园扩区40平方公里,整个园区达到51.4平方公里,共包括29个地块。“大昌平园”的概念逐渐形成,昌平南部地区整体纳入中关村核心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范围,成为中关村面积第三大园区。目前,中关村昌平园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500余家。

  如今,由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五个重点功能区组成的“三城一区一基地”已进入全面建设期,高端要素正在加快聚集,创新潜能逐渐释放。

  坐拥19个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1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科技城,认定“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0名,资助优秀留学人员科技项目13个,筛选培育了50个重点科技项目,提供2.1亿元的科技资金支持。2014年,在大气污染防治、发展绿色煤电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科技进展。

  2014年,中关村昌平园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80%,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分别达到14%和25%。全面启动了科技创新“1+3+1”发展战略,同时,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在昌平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到26%,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三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中关村昌平园产业总收入预计达到3400亿元、增长16%,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全市前列。

  昌平智力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跃。区内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等10所高校的分校区。有18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6个重点实验室,35个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近2万名科技人员,其中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177名。

  昌平,正在加快形成“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与昌平功能定位相适宜的科技商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态势。

  “三城一区一基地”

  建设提速

  日前,位于未来科技城内的神华低碳所传来好消息,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科研专家赖世耀博士研发的高性能新材料——可控交联高密度聚乙烯获得成功。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科技商务区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园,大型招商项目的落地为高端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活跃、商务环境国际化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空间;沙河大学城5所高校都已开工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投入使用……随着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沙河大学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昌平新城等“三城一区一基地”进入全面建设期,重点项目和高端要素的加快聚集,使昌平的创新潜力逐步释放,高端城市形象初步形成。

  2009年7月,未来科技城正式启动建设,转眼5年,未来科技城一期15家央企项目中已有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国电、国家电网、武钢集团、华能集团、中粮集团、国家核电、中国铝业9家正式入驻,央企军团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站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昌平区坚定不移坚持高端发展,集聚发展科技商务、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六大高端产业,高端产业、总部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昌平精心打造创新载体,坚持国际一流标准,加快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创新基地等核心功能区建设。

  高端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央企创新基地——未来科技城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收尾。53个已开工市政项目累计完工47个。按照计划,今年6月未来科技城北区公交场站将投入运行。南区公交场站也将正式建成。此外,M17号线的未来科技城段整体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已经获得批准,建成后将最大程度减少市民出地铁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路程和时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昌平而言,意味着必须加快“退低进高”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竞争优势。按照高端引领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站在转型发展新时期的昌平区集聚发展科技商务、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六大高端产业,落户昌平的央企项目飞速增长。2014年共引进中央企业项目12家,注册资金24.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36家央企集团的150个所属项目落户昌平,注册资金达1094亿元人民币。央企的入驻极大改变了昌平的传统形象和发展定位,使昌平的产业发展有了新内涵。

  如今,生物医药、科技商务、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休闲六大高端产业在昌平已呈现集聚发展态势,2014年,昌平共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252个,新增注册资金267.1亿元。能源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均保持20%以上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加快聚集央企创新要素,央企板块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首次超过20%。

  科技创新成为主引擎

  对于坐落于昌平科技园的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近两年可谓喜事连连。继2013年获得207万元的科技创新支持后,2014年公司又拿到了昌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2.2440万元。而之所以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取决于其“节能环保型连铸中间包用预制件产品产业化项目”。该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完全能够满足低碳钢、超低碳钢、优质纯净钢等高附加值钢种的冶炼需求,且属于绿色耐火材料,具有优质、节能、环保等特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了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强化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提升了昌平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为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昌平区出台并实施了《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政策中专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资金由3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并特别加大了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建设期、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等自主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

  为更好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昌平区计划征集科技发展计划150项,重点征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消防安全等区重点领域的项目。同时,为更好地促进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昌平区将加大研发场地、设备、人员的投入,计划2015年认定昌平科技研发中心20家以上。

  政府的扶持,创新创业载体的构筑,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都促使昌平智力资源更为密集,科技创新更加活跃。跨越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驱动昌平加速发展的主引擎。

北京昌平:科技创新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