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朴拙大气的笔墨世界

——军旅画家陈芳桂艺术作品解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10日   第 08 版)

  滇南哈尼梯田胜境

  玉泉山

长空亮剑

  韶山神韵

  金台记:

  国画大师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陈芳桂师从李宝林,对李可染先生笔墨与精神也研究、领悟颇深,汲取颇多。陈芳桂谨遵先师高论与恩师教导,又师法自然,还适度吸收西方绘画特点,融汇化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经过长年研究、思考、艰苦探索,使得他的山水画气象正大、格调雄健,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画面苍浑厚重,而又不失空灵;全景式构图大开大合,而在细节处理上却又精细微妙。

  从作品可以看出,陈芳桂天性聪敏,很有绘画禀赋,更有自己的思考。他一方面很好地深入传统、深挖传统、继承传统,注重笔墨与内涵,追求高度与深度,注重写神、写意、书写性和凸显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与内涵,对此他曾言“继承传统是保证中国画成为中国画的根本”;另一方面,他又大胆创新,敢于求变,在突破传统国画程式化、公式化、概念化等方面做了很好探索,力争走出来。他的努力是有成效的,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有了鲜明的创新性与时代感,也具有了个人风格。 

  ——主持人

 

  陈芳桂,196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艺名陈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中国文化普及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执行导师,还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学艺术院、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气象正大 格调雄健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主任)

  陈芳桂是很有才气、很有艺术功力、很有修养的中青年艺术家。他的山水画表现了祖国山河雄壮的、苍茫的健美。画在注重大的气势之余,更注重细腻的地方。构图比较丰满、追求苍茫的山水、整体上的茂密、细致的描写,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在别的山水画家身上不太容易见到的。他的山水画也有空白留得比较多的,这个让我感觉,他的画的路子是比较宽的,画路宽对一个成长的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基础不宽广、比较窄,就是一条路子,那将来的高度就不扎实、不稳定,绘画的前景就不会很乐观。但陈芳桂的路子比较宽,看得出来他还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他这么注重写生,又关注研究传统,又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画会积极地升高,积极地向前拓展。

  艺术除了技巧之外,主要是格调问题。他的格调和他的老师李宝林先生一样,气象正大、格调雄健,但又跟老师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大的块面、线的力度、书法的幽静、变化的美感,都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进行了变化。画贵在平中求奇、平中有奇。看似很平淡、平实,但是里面有奇妙之处。我觉得芳桂正是往这个方向发展,他很有前途。

  把握生活 格局开阔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气象很大,格局非常开阔,受李宝林老师的直接影响,从作品本身看呢,觉得对民族文化传统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无论是技能技巧,无论是所传达出来的内在精神,应该说对文化传统都是理解得比较好的。非常主动地、很自觉地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从这一笔一墨当中都能够体现出来、感受得到。我觉得从作品当中,确实感觉生活气息非常浓,有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认识和把握。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了,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地把握生活、把握自然的给予,做得都是很到位的。因为从作品看,尽管是对传统作品有着多方的学习,尽管对当代一些大家大师的作品有着广取博学的学习,颜色的运用上,个性化的语言探索是很到位的,这种区别于他人、区别于前师的理念都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作品除了很深入地对生活挖掘和把握之外,时代气息也是非常浓厚的。有着很深的时代印记在里面。同时,也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风格、个性探索,一看就是你的作品,就是你的风格。所以,我觉得整个探索是比较完整的,能够感觉得到尊重传统、热爱生活,富于创造与创新。这可能也是从事艺术创造的每一位画家应该遵循的,但是他都做得很好。

  笔头很“壮” 心胸开阔

  李宝林(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陈芳桂在国家画院高研班跟我学习画画时,我对他的印象最深。他非常用功、悟性非常好,一讲他就能明白。双方互动、讨论些问题比较深入。对于中国画的文化理念、笔墨精神、特点,他都谈得非常好,所以那时候我就很喜欢芳桂。他的画,线条用笔很粗放,气也很壮,可以看出他这个人的心胸比较开阔、人比较忠厚,他的画很深厚、很大气,画如其人,我非常喜欢。

  芳桂早年跟湖南的钟增亚先生学习研究人物画,在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工作,后来突然参了军,在二炮,成了军旅画家。芳桂在部队工作比较合适,在这个舞台和天地里,他可以大有作为。为了准备全军美展作品,好几个月没有见他,中间只是提到过他的创作思路以及拿小稿子给我看,草图表现的是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是一张构图比较大的画,我想这张画应该是一个长卷型的作品,表现很多人物。但是最后全军美展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全军美展。整个二楼前厅就挂了他一张画,这张画还带一点装置性质,他把整个人物肖像都画在长城上,就感觉这些人是长城的一部分,气势非常壮,占地面积是全军美展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画得非常好。他对这些革命领袖形象,都塑造得很深入。他对历史画的理解、对这些革命前辈的理解,对这些革命故事的理解很好,而一般年轻人在这方面相对的都比较差。整个艺术的构思,非常宏伟、非常厚重,真正有铜墙铁壁的感觉。正是革命前辈的伟岸身躯和精神,筑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城。所以,这张画在这次全军美展,是一大亮点,作为他的老师我很骄傲。看了他的作品后很振奋,我没想到他画得这么好,而且是这样的鸿篇巨制。他下定决心来画这样一张画,是要有一定胆略的。

  绘画功底深厚 富有生活气息

  黄格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陈芳桂是我关注多年的非常优秀的青年画家,他的传统功夫非常扎实,而且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吸取新的营养,所以他的画既有传统又富有生活气息。他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他的天分与勤奋,我觉得他是有前途的军旅画家。

  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特色相得益彰

  李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副局长 )

  陈芳桂的作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因为他的作品大胆采用了新的表现形式,融国画、雕塑、版画于一体,写实与写意相得益彰,给人全新的艺术观感。二是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量大,气势足,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震撼。三是洋溢着历史的厚重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主题突出,重点彰显,如一曲雄浑大气的乐章。敢于创新,才能出扛鼎之作;敢于探索,才能攀艺术高峰,敢于求变,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芳桂的作品,值得期待,值得喝彩。

  继承传统 敢于创新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过去看过芳桂的画,最近读到他谈论中国画传统观的文章,有两段话我比较感兴趣。第一段是:“可以肯定,中国画轻视笔墨,让传统退居二线之日也就是中国画衰弱消亡之时”,第二段是:“继承传统是保证中国画成为中国画的根本。”虽然有点绕口,但很有深意。陈芳桂还说:“吸收与创新则是中国画充满生命活力日益繁荣的要点。”这两点辩证关系说得很好。

  敢于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我觉得芳桂是一位有思想、有理论基础的人物画、山水画家,无论是他的山水作品,还是人物画,都非常出色。

  当前,中国的画家很多,但是真正有思想、有理论功底的并不多。芳桂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传统国画的理论文章,提到艺术创作要注重“三写”:写神、写意和书写性,这和我的国画观点不谋而合。我个人认为,“三写”是构成中国画体系的三个支架,缺一不可。否则,整个艺术表现就会显得不完整,艺术作品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他的作品透着一股正气和阳刚之气”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在陈芳桂的作品中,我有幸看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在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将传统国画与现代综合材料艺术进行有机融合,作品呈现出强大的感染力,让我深受启发。

  芳桂的作品中,无论是他的山水画、人物画,还是现在的国画综合材料作品,都能看到他艺术趣味和艺术取向的一贯性,具有苍茫朴厚、灵秀明慧的特质,具有一种艺术的深度,既深沉又大气。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艺术?芳桂的作品给予了我启示。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提倡一种朴拙大气的艺术,既要回归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心怀天下,具有一种人本情怀。芳桂的作品透着一股正气和阳刚之气,这种艺术特质不能丢掉,应该成为主流。因为这是未来军旅艺术的一种希望。

  思古创新做到“四走”

  秦保中(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陈芳桂的身上既有传统的积淀,又有创新的精神,这种艺术品质值得肯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军旅画家更好地成长,推动军事文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希望芳桂能做到“四走”:走出师道创作,走进生活创新,走进部队创意,走出国门创造。对芳桂来说,只有走进生活,才会拥有无限的创作力;只有走进部队,才能挖掘到更多感人的素材,画出更生动的作品;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吸取更多的精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中国的艺术作品带向世界。

  墨重色浓展阳刚之势 体宏境阔现历史丰碑

  许向群(解放军美术出版社副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研究会委员)

  芳桂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有两个特点:墨重色浓、体宏境阔。首先是墨重色浓,在传统架上绘画范畴之内,他用山水画的笔意来反映二炮的兵种特征和精神面貌,通过纪念碑式的造型,将壮阔雄伟的山川和静默威严的阵地,打造成极具张力的画面,扩张了画面的容量,反映出壮美的景观。

  如何将山水的技法转换到装备和阵地上,并使之浑然一体,这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芳桂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他采用强化笔墨的方式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在精神的高度协调中运用笔墨语汇。用墨上突出了厚与重,在反复的渲染中,求其层次和分量,传达出方阵的阳刚气势。在用色上,他突破了单纯的浓烈,提炼出最具表现力的色彩,注重情绪的表达,发挥了色彩的写意功能。这种作品比如说《长空亮剑》中对红云红颜色的应用,提炼得干脆,视觉效果单纯,力量感强。

  创作视野开阔 探索精神强劲

  向平(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书画美术中心主任)

  陈芳桂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视野开阔。芳桂具有从地方到部队的经历,所以他能够带着在地方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和眼光,在军事题材艺术创作中获得有效补充。这恰恰是军事文化走向市场,为社会主义大文化服务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二是艺术创作的自觉性。芳桂不仅致力于绘画艺术的创作,还积极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思考,写了很多文章,提出许多有深度的思考和观点。三是专业基础扎实,有进取精神。芳桂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将过去的积淀和积累体现在作品里,呈现出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

  以生活为艺术之源 以军旅为创新之魂

  程宝山(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

  芳桂到部队以后,美术作品很快在军队当中崭露头角,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军旅画家要反映部队,但又不能脱离社会,要通过反映官兵的人生来更好地反映社会人生。所以说,芳桂能在这方面走出一条路很不简单。除了他深厚的业务功底外,我想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责任感。军旅画家的责任感,促使他能够完成转型。芳桂到了部队以后,很快把自己当作二炮的一员,思考到底怎么用笔画来反映二炮官兵的生活。第二,创作思路。芳桂的转变不仅仅是把过去画山水简单地改成画导弹。他首先深入生活,到基层整整代职一年,和官兵一起生活。回来的时候,他搞了一个册子,画了100多幅写生画,都是部队里各种状态下的人物、生活场景。他到部队不是为了提高名声,而是为了提高创作实力。第三,表现手法和形式。他有很好的绘画功底,既有山水功底,也有人物功底,有思想性,有冲击力。他创新意识较强,谦虚谨慎,又爱学习,能够把山水和人物、把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得很好。

  芳桂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这得益于几位老师,得益于身边的很多艺术家,包括艺术评论家,得益于部队。看到芳桂的进步,我们确实感到高兴,部队也需要这样的书画家。

  主持人:李树森

  电话:010-65363425

  E-mail:haiwaiban@126.com

  www.people-art.com.cn

  北京九州金台书画院

朴拙大气的笔墨世界